游戏百科

1988年,杨尚奎遗孀水静要去美国,李先念得知后,立马下令:“查查领事馆发证的人

1988年,杨尚奎遗孀水静要去美国,李先念得知后,立马下令:“查查领事馆发证的人是谁。”此前,李先念是水静的老战友了,现在形势不同以往,他担心这位老战友去了美国回不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8年春天,杨尚奎的遗孀水静做了个重要决定,她要独自前往美国洛杉矶看望女儿。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自从丈夫两年前病逝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心脏病时常发作。 女儿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母女俩只能靠书信和电话联系。 这次女儿来信说外孙已经会走路了,特别想见外婆。 水静想着这可能是她最后的机会出国探亲,于是开始张罗起出国手续。 水静的丈夫杨尚奎是老革命,在抗战时期立过不少战功。 1986年他因病去世后,水静的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幸亏有老战友李先念和程瑶贞夫妇经常关照,时不时请她到家里吃饭,或者一起出门散心。 李先念和杨尚奎是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战友,感情很深,所以对水静格外照顾。 办出国手续挺麻烦的。 水静前前后后申请了好几次签证,终于在四月拿到了赴美探亲签证。 签证有效期只有三个月,她打算七月份动身。 那段时间她天天在家收拾行李,把各种证件反复清点,生怕漏了什么。 毕竟年纪大了,又是头一回出远门,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没想到这事很快传到了李先念耳朵里。 那时候中美关系虽然表面不错,但底下其实挺复杂。 李先念听说水静要一个人去美国,马上着急起来。 他当即吩咐秘书:"快去查查洛杉矶领事馆现在是谁在负责。"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其实透着深深的关切。 李先念是真心实意担心这位老战友的遗孀,怕她人生地不熟在外头吃亏。 秘书很快汇报说,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刚成立不久,领事是原外交部新闻司的马毓真。 李先念立刻让秘书给马领事写了封信,特别嘱咐要照顾好水静在美国期间的生活起居,确保她的安全。 这事传到水静那里,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她本来只想悄悄去趟美国,不想惊动任何人,没想到李先念考虑得这么周到。 有意思的是,就在水静准备动身的前些日子,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还特意邀请她一起去杭州散心。 他们坐着专列到南昌接上水静,一行人去了西湖边的刘庄住宿。 那里风景很美,杨尚奎生前和水静也曾来过。 故地重游,水静心里百感交集。 在杭州的三天里,老友们相处得很愉快。 一天早晨,水静和林佳楣在湖边散步时遇见了李先念,三人有说有笑地参观了净慈寺。 寺里有口古井,传说济公曾从井里运木头建寺,井底现在还竖着一根粗木。 李先念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断桥的来历,说其实原名叫"段桥",是后来人们叫白了才成了"断桥"。 这些闲聊让水静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临走前一天,林佳楣有事先回北京了。 水静和李先念在客厅聊天时,李先念又提起美国之行。 他像个老大哥一样叮嘱水静:"你身体不好,出门在外要当心。我已经让领事馆那边安排好了,有什么事就找他们。" 水静听到这话,眼圈当时就红了。 从杭州回来后,水静先到深圳,和深圳市长李灏一行结伴去了美国。 果然如李先念所说,她一到洛杉矶就受到领事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马毓真领事亲自安排了住宿和交通,还留了联系方式,说有事随时可以找他们。 女儿见到母亲高兴得直掉眼泪,拉着水静的手说:"妈,您能来真是太好了。" 在美国的一个多月里,水静不仅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小外孙,还跟着女儿逛了不少地方。 虽然语言不通,但有领事馆的关照,她没遇到什么麻烦。 期间李先念办公室还打过几次国际长途,问候她在美国的生活情况。 这份跨越太平洋的关怀,让水静深深体会到革命年代结下的战友情谊有多么珍贵。 回国后,水静特意给李先念夫妇带了点美国特产表示感谢。 这次特殊的探亲经历,让她晚年多了许多温暖的回忆。 每当想起李先念那句"查查领事馆是谁在负责"的叮嘱,水静心里总是暖融融的。 这份超越普通同志关系的关怀,成为了支撑她度过晚年时光的重要力量。 如今回想起来,水静美国之行的每个细节都令人感慨。 从杭州西湖边的闲谈,到洛杉矶领事馆的周到接待,处处体现着老一辈革命家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情怀,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主要信源:(人民网——水静:邓大姐的谆谆教诲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