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生大女儿时,我妈给了我2千,我婆婆日夜陪伴,伺候了我一个月,我生二女儿时,我妈给

生大女儿时,我妈给了我2千,我婆婆日夜陪伴,伺候了我一个月,我生二女儿时,我妈给了我5千,我婆婆伺候了我一个月。 ​我们当时和公婆住在一起,我妈说她在这不方便,该买的给我买了,让婆婆多费心,感谢她的照顾。 生二女儿那天,医院走廊的灯还亮着微光,我被推出产房时,第一眼就看见婆婆趴在床边打盹,手里还攥着给我准备的厚袜子。她听见动静立马惊醒,眼睛通红,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不烧了就好,饿不饿?我炖了小米粥,温在保温桶里。” 回到家,婆婆把主卧让给了我和孩子,自己搬去了客厅的沙发。夜里孩子两小时醒一次喂奶,她总能比我先起身,轻手轻脚地冲奶粉、换尿布,生怕吵醒我。我月子里胃口差,她每天变着花样做饭,鲫鱼汤去了三遍鱼刺,小米粥熬得黏糊糊,连青菜都煮得软烂入味。有次我随口说想吃老家的槐花糕,她第二天一早就骑着三轮车去城郊的槐树林摘槐花,回来时裤脚沾满泥土,手上还被树枝划了道小口子。 我妈没来照顾,却没少操心。生二女儿前一周,她就寄来了两大箱东西:产妇专用的卫生巾、束腹带,孩子的连体衣、隔尿垫,甚至还有我爱吃的家乡特产。5千块钱是她亲自送到我手上的,塞钱时还反复叮嘱:“别省着花,想吃什么就买,照顾孩子累,别委屈自己。”她知道我和公婆住,怕过来后生活习惯不同添麻烦,每天都会打一个电话,问我吃得怎么样、孩子乖不乖,还会教我一些照顾新生儿的小技巧。 有天夜里我起夜,听见婆婆在客厅跟我妈打电话。“亲家,你放心,她恢复得挺好,孩子也乖。”“我每天都给她熬汤,她胃口比生老大时好多了。”“你不用特意跑过来,这边有我呢,你照顾好自己就行。”挂了电话,婆婆叹了口气,又拿起孩子的小衣服缝补起来——那是孩子白天不小心蹭破的袖口。 我突然想起生大女儿时的场景。当时我刚剖腹产完,伤口疼得睡不着,婆婆坐在床边给我揉腿,揉着揉着自己就睡着了,头靠在床沿上,呼吸都很轻。我妈那时候也给了2千块钱,还买了一堆补气血的食材,叮嘱婆婆:“她体质弱,你多给她做点有营养的。” 身边总有人问我:“你妈和婆婆,谁对你更好?”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法回答。婆婆的好,是日夜陪伴的踏实,是藏在饭菜里的细心,是毫无怨言的付出;妈妈的好,是相隔千里的牵挂,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是怕给我添麻烦的体谅。她们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却同样厚重、同样真挚。 很多人觉得,月子里娘家妈照顾才贴心,婆家照顾总是隔着一层。但我却觉得,真心从来不分亲疏。婆婆知道我怕疼,给我擦身体时总是轻手轻脚;知道我想念娘家菜,特意跟着视频学做我爱吃的红烧肉;知道我带孩子累,主动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让我能安心休息。而我妈,虽然不在身边,却用她的方式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妇女报曾做过一项关于月子期间家人照顾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2.3%的产妇由婆婆或妈妈照顾,其中38.7%的家庭是婆婆和妈妈共同参与,19.6%的家庭由婆婆单独照顾,4.0%的家庭由妈妈单独照顾。无论哪种方式,背后都是家人满满的爱。 月子里的点点滴滴,我都记在心里。婆婆的付出,让我在陌生的家庭里感受到了温暖;妈妈的牵挂,让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可以依靠。现在两个女儿都长大了,每次提起月子里的事,我都会告诉她们:“奶奶和姥姥都是爱你们的,也是爱妈妈的。” 亲情从来不是一场比较,不是看谁付出得多、谁给的钱多,而是看谁的心里更在乎你。婆婆的日夜陪伴是爱,妈妈的默默支持也是爱;她们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给了我最需要的温暖。这份爱,我会永远珍藏,也会教我的女儿们懂得珍惜身边每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中特
中特 1
2025-11-06 19:25
说来说来有妈有婆总是好事,象我一个也没有,因为我是家里老小,老公是家里老小,两边大家那时只剩下我父亲一个,父亲是男的肯定没女人会,其实妈也好,婆也好,不管好或坏,等老人老了,作为子女孝顺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