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的印度人,突然晴天霹雳。 最近深圳直接出手,一锅端了37家印度人注册的空壳公司,这些公司看着挂着“商贸”“科技”的招牌,像模像样的,其实压根没做过一天正经生意,全是帮人“签证漂白”的作坊。 这事儿也不是突然冒头的,背后还跟加拿大的“拒签潮”扯着关系。之前印度人扎堆申请加拿大留学,结果假材料太多,1.4万份疑似造假的申请被揪了出来,拒签率直接飙到74%,连不少中介都吓得关门跑路。 没了加拿大这条“捷径”,他们就把目光转去了中国,有不少印度朋友都揣着“深圳淘金梦”,觉得这儿遍地是机会,来了就能混出样儿。 可正经路子哪那么好走?留学要考语言、拼成绩,找工作要跟国内年轻人抢岗位,门槛高、竞争又大。有些人嫌麻烦,就开始琢磨“抄近道”。 他们先拿旅游签溜进深圳,花八百块租个十几平米的小办公室,可能就放张桌子、挂个牌子,连电脑都没有;再掏一千块找中介注册家空壳公司,立马摇身一变成“外企高管”,自己给自己发工作邀请函办工签。 整套流程下来,成本还不到五千块,比办个加拿大留学签动辄两万起步的花费,简直便宜太多。他们就靠这招“续命”,留学身份快到期了就换工签,把制度漏洞钻得明明白白。 你敢信?小红书上都能搜到“1800块办公司,自己给自己发工签”的教程,这灰色产业链简直明晃晃摆到台面上了。 可投机取巧的事儿,早晚得栽跟头。要知道这些空壳公司连实际经营都没有,哪来的钱给“员工”交社保?真要是出点用工纠纷,法人第一个得背锅;一旦被查,公司要罚钱,个人不仅签证会被取消,严重的还得负刑责。 更要命的是,放任不管迟早出大问题,你看加拿大温哥华,现在都被调侃成“印拿大”了,族群自己形成闭环,跟当地社会脱节,反而把矛盾搞得更突出,这教训还不够明显吗? 深圳之前就清退过创业园里藏着的“签证作坊”,这次一下端了37家,明显是早有准备,就等这些投机的人撞枪口。 我们不是不欢迎外国人来,而是得守规矩啊!真正的人才想来中国,不管是留学还是工作,正规渠道多的是:留学有高校申请通道,工作有人才引进政策,犯不着走歪路。 可这些想靠空壳公司赖着不走的,本质上就是想占便宜:既破坏了对正经申请者的公平,又给监管添了一堆麻烦。 现在深圳亮明态度,其实是给所有想钻空子的人提了个醒:制度的篱笆只会越扎越紧,别再打歪主意了。 而且这事儿肯定不止深圳有,上海、杭州那些印度人比较集中的城市,估计也得跟着整治。毕竟开放不是没底线,只有把这些歪门邪道堵死,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也让城市发展更稳当,有序管理,才是长久之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