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朗普不出席关税听证会 其实道理很简单:他知道自己会赢。 11月2日,特朗普突然宣布,他不会出席原定于11月5日举行的最高法院关税听证会。消息一出,全球媒体瞬间炸锅——BBC直言“全世界静待里程碑式判决”。而特朗普呢?在“空军一号”上,他淡淡回应:“我不想分散人们对决定的关注。” 听起来谦虚?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很简单:他确信自己会赢。不出席,不是退缩,而是一种战略性的低调——让焦点留在案件本身,而不是他的“金色身影”。 从“想去”到“低调” 特朗普的这次“转身”,要从上个月说起。 10月15日,他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我想我会去最高法院旁听庭审——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 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以前那些官司都不算什么,因为这一次一旦败诉,美国将在全球贸易中“毫无防御力”。这场官司,正是围绕他标志性的贸易政策展开——援引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多国商品征收10%至50%的关税。从中国到墨西哥,从欧盟到加拿大,几乎无人幸免。 然而,11月2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语气陡变。他发表长文称,这起案件“将决定美国的命运”——若胜,美国将成为“最富裕、最安全的国家”;若败,则可能“沦为第三世界”。 为什么临阵退场? 官方解释是:“他不想让自己成为焦点,这关乎国家,而非个人。” 但更深层的逻辑或许是:他根本不需要亲自出席。因为他知道,自己大概率已经赢在起跑线。这并非自信过头,而是基于最高法院的政治结构与历史倾向。 “特朗普版”最高法院 如今的美国最高法院,被媒体称作“特朗普的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中,六位由共和党总统任命,其中三位(戈萨奇、卡瓦诺、巴雷特)更是由特朗普亲自提名。 过去几年,他们在涉及行政权、国家安全和总统特权的案件上,多次为特朗普政府“开绿灯”。从移民禁令到行政紧急权,法院一再强调总统在“应对威胁”时应拥有“足够自由度”。 SCOTUSblog在10月底的分析指出,尽管下级法院以7:4否决了特朗普援引IEEPA征税的合法性,但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多数“极有可能尊重总统在贸易与国家安全事务中的裁量权”。 而据Alternet报道,大法官卡瓦诺在此前类似案件中曾强调:“总统必须拥有灵活性以应对全球威胁。” 这句话,与特朗普提出的“贸易逆差=国家紧急状态”的逻辑,可谓不谋而合。 正因为赢面大,不必亲征 特朗普无需施压、无需表演。若亲自现身,反而容易被媒体放大、被民主党阵营炒作成“干预司法”的政治秀。 他选择退场,让焦点重新聚焦于案件的核心问题——总统权 vs. 国会权。 在Truth Social的最后一句话里,他写道:“God bless America!!!” 特朗普,依旧在“空军一号”上笑看风云。如果预期成真,这场官司将进一步巩固他的贸易权力版图,也让“美国第一”的叙事再次回归。 即便结果不如预期,他也早已准备好B计划。 从现在的局势看,他不出席,不是因为担心,而是因为——他确信自己会赢。 毕竟,在华盛顿的游戏中,真正的赢家,往往最安静。 (本文参考观察者网、BBC、SCOTUSblog、Alternet及X平台等公开资料撰写,观点仅供参考。如有最新进展,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