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急报!“零盟友”又上热搜,中国不靠条约拴人这路数,再次被各方放大镜审视! 据

急报!“零盟友”又上热搜,中国不靠条约拴人这路数,再次被各方放大镜审视! 据最新报道,中方在近期多边场合宣布了坚持不缔结军事同盟、通过经贸合作拓展伙伴的立场。这步棋下得及时,但考验在后头。我看这变化来得快。 1950年代在广西、云南一线的物资集结点,成批军需沿通道送往越南,后续还派出顾问和工程队;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关系急转直下。对照来2003年伊拉克行动,英军随美军入场,盟约把彼此捆在一条线上。回到今天的主题,结盟带来的不只是支持,也可能是被动。 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长期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成套设备、粮食与资金,公开资料显示规模不小;到了1978年前后,双方关系恶化,援助终止,舆论上也出现交锋。放在外面北约内部的土耳其在2019年采购S-400,引发美方制裁和F-35项目调整,盟友之间同样会出现硬碰。主旨很清楚,条约并不自动保证稳定。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下,合作看上去紧密;有研究指出,苏方曾提出在华设长波电台并参与海上力量安排,中方没有接受,1960年专家撤走,矛盾公开化。经验摆在那儿,核心在于自主权,关键节点不能交给别人。 落到当下,项目清单能说话:中老铁路2021年开通,2023年开行跨境旅客列车;印尼雅万高铁2023年投入运营;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2018年商业运营;埃及的玻纤生产线多年扩产。这些都是经贸合作延展出来的伙伴网络。对照之下,带有共同防务义务的体系,更侧重军事协同,路径不同,代价也不一样。主线仍然不变,用合作把关系做实,比签防务条款更稳。 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明确提出不结盟取向,此后一直延续。把安全靠自己,把发展做成网,不被卷入他人的冲突,这套框架在可验证的案例里经得住推敲。 说到这就好收口了:零盟友不是孤立,是把握节奏、管好分寸。把自主握紧,把合作做深,这条路不炫,却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