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据红军城前线俄军消息源: 11月4日,乌军试图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西部发动

据红军城前线俄军消息源: 11月4日,乌军试图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西部发动另一场反扑行动,它们向位于电机厂的俄罗斯部队发动了攻击。在地图上,这里靠近M-30公路标记处。 这条公路可不是普通的路,是连接顿涅茨克、帕夫洛格勒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命脉,基辅往顿巴斯送补给,十有八九得走这儿,说是乌军的 “输血大动脉” 一点不夸张。 而且它还是个铁路枢纽,控制住这儿就能掐断斯拉维扬斯克 - 克拉马托尔斯克方向的补给,俄军自然得把这儿当成防守重点 。 乌军这次往电机厂扑,说白了就是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通这条线,可惜算盘打得太响,没算到俄军早把这儿打造成了铁疙瘩。 电机厂这种工业设施本身就是天然的防御堡垒,厚实的钢筋混凝土厂房比临时挖的战壕结实多了,高大的烟囱能当观察哨,错综复杂的车间和管道能分割进攻队形,乌军想冲进去就得一个个房间清,纯属给俄军送人头。 这套路俄军熟得很,之前在库尔斯克的机械厂防守战里,就靠这招让乌军半个营打残,防线后退 10 公里,这次守电机厂不过是故技重施。 而且电机厂离 M-30 公路近,俄军增援和补给能顺着公路快速到位,乌军想围点打援都没机会。 更要命的是俄军的多兵种协同,这次可不是地面部队硬扛。无人机先就把乌军的动向摸得门儿清,就像扎波罗热前线那架奥兰 - 30 无人机,3000 米高空用红外镜头一扫,乌军的集结点、进攻路线全暴露了,坐标直接传到炮兵阵地。 俄军的 2S7M Malka 榴弹炮可不是吃素的,203 毫米口径的炮弹一颗就有 110 多公斤,射程能到 55 公里,配合无人机引导,打出去的炮弹误差连两米都不到,乌军的进攻梯队刚展开就挨了一轮齐射,队形瞬间乱套。 航空兵紧接着补刀,苏 - 34 战斗轰炸机带着精确炸弹俯冲下来,专炸乌军的重装备和指挥点,这和库尔斯克战役里俄军战机炸瘫乌军车队的打法如出一辙,天上地下一起动手,乌军连还手的空隙都没有。 有数据摆在这儿,俄军这种 “无人机 + 炮兵 + 航空兵” 的组合拳,能把打击反应时间压缩到几分钟,之前在扎波罗热摧毁乌军指挥部,就用一发 “红土地 - M2” 炮弹解决问题,比传统炮击省了几十发弹药,效率高得吓人。 乌军这边简直是短板大暴露,兵力本来就吃紧,前线旅战斗力只剩战前的 60%,兵力缺口高达 8 万人,这次反扑的部队估计也是临时拼凑的,协同能力差得离谱。 没有制空权就是活靶子,俄军的卡 - 52 直升机在他们防空射程外随便打,装甲车辆根本不敢露头,库尔斯克战役里乌军夜间损失比白天高三倍,这次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更惨的是撤离路线早被俄军封死了,无人机盯着呢,只要有动静就是一轮炮火,之前伊万诺波尔地区乌军指挥部被端后,连个幸存者都没跑出来,这次受伤的想撤更是做梦。 其实这也不是乌军第一次在这儿栽跟头了,之前争夺波克罗夫斯克周边村落,就因为补给断了、火力跟不上,好不容易夺下的村子又丢了。 这次明知俄军在电机厂布好了火力陷阱,还非要硬冲,说白了就是病急乱投医,想靠局部反扑挽回点战局,结果反而把有生力量赔了进去。 俄军光在库尔斯克方向就歼灭过 1.6 万乌军,这次虽然没具体数字,但 “大部分被歼灭” 完全符合乌军反扑的一贯损失,毕竟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地形优势面前,光靠勇气根本没用,这种得不偿失的反扑,再来十次也是同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