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A股缩量震荡下的防御性博弈:板块分化中藏着哪些信号?
11月A股市场正陷入“震荡调整+量能萎缩”的双重格局,沪指在3937-4025点区间反复拉锯,11月4日三大指数全线收跌且超3600只个股飘绿,次日虽受美股拖累大幅低开,但消费、银行板块带动指数修复,显露市场韧性。
量能持续低迷成为当前市场的突出特征。11月4日两市成交额降至1.92万亿元,创8月以来新低,5日全天成交额更是预计不足1.7万亿元。政策真空期的观望情绪、机构年底获利了结的操作,共同导致资金交投意愿降温。而市场核心矛盾集中在内外资动向分化:内资主力11月4日净流出超千亿,外资则受美元突破100关口、美联储鹰派表态影响趋于谨慎,叠加美股科技股暴跌引发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短期波动。
板块层面已形成鲜明的防御性博弈逻辑。银行与红利股成为“避风港”,工商银行总市值突破2.2万亿创历史新高,煤炭股如安泰集团走出14天8板行情,险资增配高股息资产的动作明确,当前银行板块PB仅0.67倍的估值优势是重要推手;消费板块则借2026年春节长假政策预期异动,凯撒旅业、东百集团等标的涨停。与之相对,科技成长股承压明显,受《大空头》原型做空英伟达影响,A股半导体、存储芯片板块跟跌,但国内AI产业的技术突破趋势未改,回调或为长线布局提供窗口。此外,区域政策催生的福建本地股、缩量行情下的“马字辈”玄学炒作,也反映出题材端的局部活跃。
技术面看,沪指3937点双底形态是短期关键支撑,3926点缺口未被触及前仍有缓冲空间;而创业板指需警惕下探3082点缺口的风险。
你认为当前市场缩量调整还会持续多久?银行、消费这类防御性板块能否继续扛住压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觉得内容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支持!
小六论股[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