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文露敏文/图
“30年前我在整机厂工作时,显像管还要从国外买。”11月4日举办的新型显示企业出海对接活动上,深圳梦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丹的经历,引起在场很多人的共鸣。

活动现场
今非昔比——经过多年跨越式发展,中国新型显示行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中重要的成长极。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55%,显示材料市占率达43%,均居全球第一,产值规模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专家、企业家们齐聚新型显示产业的盛会,聚焦于一个问号:摘下“全球第一”后,出海如何“再扬帆”?
以何“扬帆”?
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期间,3项应用于8.6代大尺寸OLED屏量产线的高端装备在成都正式发布。就在2024年前后,我国显示器件(面板)的龙头骨干企业累计斥资超过1400亿元,宣布建设了3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这也意味着,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显示产品,距量产更进一步。
无独有偶。去年的大会期间,来自成都的辰显光电TFT基Micro-LED量产生产线正式点亮,抢下“下一代显示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靠前身位。
在刘丹看来,从8.6代OLED产线的陆续落地到MicroLED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恰恰显示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除了不断扩大的规模,还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上持续突破,产业正在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引领。”
哪怕是较为薄弱的上游显示材料和装备环节,我国行业也在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全球竞争的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显示装备的产值规模约11亿美元,近8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比超过13%,与2021年相比规模增长了1.85倍。
要扬帆,首先本领要过硬。活动现场,企业纷纷带来最新、最“硬”的产品。
比如,数之联发布的创新品质管理智能体,赋能工业质检与良率提升这一核心场景,已在某面板工厂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不错成效。
而彩维科技带来的异形显示系统,则瞄准细分市场抢占出海机会。“赛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技术、设计、工艺沉淀要求较高的异形显示领域,利润率也相对较高,发展形势向好。”彩维科技总经理陈东峰表示,这一产品在文旅和舞台演艺等应用场景上大有可为。
如何“扬帆”?
活动上,3项战略合作进行现场签约,来自川渝地区的显示产品将扬帆出海,开辟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我们已经实现了产品出海。”刘丹坦言,未来,他们还希望能够实现制造出海和供应链出海。正是如此,有了好的产品,如何打开全球市场,也是企业家们关心的问题。
“企业出海往往面临制造强、品牌弱、运营难等发展困境。”雨果跨境(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赵旭生指出,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打造品牌“护城河”,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清晰的品牌叙事,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与情感连接。“同时,政府也要推动产业政策向精准化服务转变,在企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战略性支持。”
赵旭生还特别提到,企业需要进行观念的转变——从“生产为导向”的供给思维,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价值创造思维。
以用户为中心,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喜好。
有参会者以拉美地区举例:当地是显示屏行业多元化、高增长的区域,要想在这一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深入理解当地消费者偏好,同时寻求战略性的本地合作。
比如,今年6月,在巴西电视销量排行榜上,TCL与巴西本土龙头SEMP联合运营的双品牌以23.9%的总市占率首次登顶第一,就给出了从“出海者”到扎根当地的“本土品牌”的借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