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紫石英号事件中,赶来撑场子的伦敦号重巡洋舰直接被解放军炮兵用日制75毫米野炮和

在紫石英号事件中,赶来撑场子的伦敦号重巡洋舰直接被解放军炮兵用日制75毫米野炮和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开瓢。虽然打不穿主装甲带,但能打穿炮塔给洗甲板。4个主炮塔有3个被打坏,就连待在舰桥上的伦敦号舰长也被105毫米榴弹碎片重伤,撤退的时候只能由轮机长指挥。 话说1949年那会儿,中国大陆正打得热火朝天,渡江战役眼瞅着就要拉开大幕。英国人还搁那儿觉得长江是他们的后花园,想随便进出。紫石英号这艘护卫舰,本来是去南京换防的,结果一头扎进了解放军的控制区。4月20日上午,它刚好路过镇江附近,就挨了炮兵的一顿招呼。舰上17人阵亡,20多人重伤,船直接搁浅了。英国海军远东舰队那边慌了神,总司令布朗特上将不在,副司令梅登中将赶紧派船去救。结果,这事儿就这么一步步闹大,成了中英之间的一场硬碰硬。 那时候英国在中国的海军存在,本质上是鸦片战争后攒下的家底。长江巡逻舰队名义上护侨护商,其实就是维持他们在华利益的工具。紫石英号是1943年服役的福克斯级护卫舰,排水量1400吨左右,主炮是两座双联4英寸炮,速度快但防护薄。英国人以为挂个国旗就能通行无阻,谁知解放军炮兵阵地早就布好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炮兵部队用缴获的日式75毫米野炮和美式105毫米榴弹炮,隐蔽在江阴北岸的土坡和树林里。这些炮可不是摆设,75毫米野炮射速快,105毫米榴弹炮威力大,专治这种近岸目标。英国人没料到,解放军情报工作做得细,早就盯上这些军舰的动向。 下午,伴侣号驱逐舰先上场,想去拖紫石英号。结果它刚靠近,就被炮火覆盖,10人阵亡,12人受伤,舰身多处中弹,只能灰溜溜退回南京。梅登中将一看不对劲,亲自坐镇的伦敦号重巡洋舰也得动身。这艘伦敦号是郡级重巡,1928年下水,排水量近万吨,长193米,宽20米,装备四座双联8英寸主炮,本来是条约型设计,吨位限死在1万吨,装甲分配就顾头不顾尾。主装甲带110毫米厚,还能扛点,但炮塔和上层建筑只有25毫米,司令塔更薄,就跟纸糊似的。英国人遵守条约,德国日本都偷偷超标,结果伦敦号这设计在海战中还能混,搁内河近距离挨高爆弹就吃亏了。 4月20日傍晚,伦敦号带着黑天鹅号轻护卫舰逆流而上,速度拉到20节,试图贴近紫石英号。解放军炮兵没客气,日制75毫米野炮先发制人,炮弹密集覆盖舰桥和甲板。紧接着105毫米榴弹炮跟上,高爆弹在炮塔附近炸开。伦敦号的主炮塔设计缺陷暴露无遗,25毫米装甲挡不住榴弹的碎片和冲击波。第一座A炮塔直接被穿,内部火控系统烧毁,炮手操作间一片狼藉。第二座B炮塔勉强转动,但第三座C炮塔侧壁被击穿,弹药架起火,旋转机构卡死。第四座D炮塔运气好点,还能零星开火,但整体火力输出锐减。舰长彼得·卡扎莱特当时就在舰桥指挥,这位1899年生人,海军世家出身,一战就入伍,二战打过大西洋护航和诺曼底登陆,1948年升上校才接手伦敦号。结果一发105毫米榴弹碎片直奔舰桥,划伤他的左臂和胸口,重伤倒地。医护人员赶紧抬他去医务室,缝合止血,但指挥链断了,只能靠轮机长临时顶上。 这场炮战持续了48分钟,伦敦号扔出155发203毫米炮弹和449发102毫米炮弹,岸上阵地也被炸出几个坑,但解放军炮兵机动性强,边打边移,没让英国人占到便宜。伦敦号上13人阵亡,15人受伤,甲板和炮塔坑坑洼洼,主装甲带是挡住了穿甲弹,但上层结构被“洗”了个遍。黑天鹅号也没讨好,挨了几发后跟着撤。整个救援行动彻底泡汤,紫石英号孤零零搁浅在那儿,船员只能自生自灭。英国人这下子傻眼了,他们本以为重巡一出,就能压住阵脚,谁知内河作战,军舰的机动和火力优势全没了。解放军用缴获武器打出这种效果,暴露了英国海军对大陆形势的误判。梅登中将后来在报告里承认,情报不足,地形不利,救援风险太大。 为什么伦敦号这么脆?说白了,就因为条约限制。华盛顿海军条约1922年签的,重巡吨位上限1万吨,英国人老实遵守,设计时装甲总重才900多吨,大头给了主带,炮塔就薄了。德国的希佩尔级、日本的高雄级都超标,炮塔厚实多了。伦敦号的25毫米炮塔,本来就防弹片用,遇上6英寸或8英寸穿甲弹还行,但高爆榴弹的碎片和冲击,专戳软肋。内河水浅,舰速上不去,转向慢,解放军炮兵从高地居高临下,命中率高得吓人。 事件没就这么结束。紫石英号搁浅后,船员和解放军周旋了三个月。英国人通过中立船只送药送食物,但谈判卡壳了。解放军要求英国承认新政权,英国那边拖着,等渡江战役打完。7月30日夜里,长江涨潮,紫石英号舰长约翰·凯兰斯中校(当时代理指挥)瞅准机会,趁夜黑贴着南岸突围,借一艘叫江陵解放号的客轮做掩护。解放军南岸炮兵发现后开火,但误把客轮当靶子,北岸炮位来不及调整。紫石英号全速30节冲出,31日抵达吴淞口。这事儿对英国海军是当头一棒。皇家海军从此退出长江内河巡逻,远东舰队收缩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