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一名地下党,11年后,女特务被我党抓获,女特务提出:“找到当年的地下党替我证明”。 1937年,王化琴这位家境优渥、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新女性,怀着一腔救国热忱,加入了军统,她并不是狂热的党派分子,只是想为国家出份力。 凭借着出色的日语能力,她被安排在后方成了一名无线电翻译员,专门破译日军密电,从不参与外勤抓捕。 她聪明能干,很快在军统内部有了不错的声誉,职务也在提升,但她与这个杀伐果断的组织始终隔着一层东西。 这层隔阂源自她和一个叫康乃尔的情谊,两家本是世交,但时代洪流将他们推向了完全对立的阵营。 1940年的重庆,一份加密电报在王化琴手下被破译,上面的内容让她浑身冰冷:军统即将展开一场大抓捕,目标直指康乃尔等在曾家岩茶馆秘密开会的地下党员。 她知道,一旦康乃尔落网后果不堪设想,一面是组织的铁律,另一面是童年的情谊和朴素的道义。她几乎没有犹豫。 她心生一计,猛地咬破舌尖,瞬间满口鲜血,她捂着嘴以老毛病复发为由,痛苦地倒在地上,同事们手忙脚乱地扶她去卫生间。 就趁这个空档,她从一扇不起眼的窗户翻了出去,直奔曾家岩茶馆,她悄悄走到康乃尔身边,压低声音只说了一句:“外面有人找。” 康乃尔瞬间领会,借口上厕所,从茶馆后窗成功脱身,军统的行动扑了个空,多名地下党员因此幸免于难,但王化琴却成了最大的怀疑对象。 她被捕了,关了整整六个月,受尽了酷刑,可无论怎么审,军统就是找不到任何直接证据,最终只能将她释放。 从那以后,王化琴被迫留在军统系统内,但她的心已经彻底变了,她利用职位之便开始悄悄销毁那些可能暴露地下组织的可疑信件,截留关键情报。 直到1948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她才找到机会辞职跑到泸州隐居,改名换姓嫁给一个教书先生,在邮政局找了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到昭化中学当了老师,日子过得平静无波。 可历史的旧账终究会找上门,镇反运动一开始,她“军统特务”的身份就被挖了出来,于是,便有了1951年审讯室里的审讯。 案件缺乏她迫害他人的证据,加上这个请求实在太过离奇,上级最终决定核实,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王化琴口中的康乃尔正是时任四川省政府的副省长。 当这份请求摆在康乃尔面前时,他沉默了很久,最后,他提笔写下一份书面证明,详细陈述了1940年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王化琴如何冒着生命危险通风报信,挽救了整个西南地下党组织,他还补充道,在那之后,他还多次收到经她之手“过滤”掉危险的情报。 这份来自“敌人”的证词成了改变局势的关键,调查组翻阅尘封的军统档案,发现王化琴当时的职位、行动时间、地点与康乃尔的证词分毫不差。 档案还显示,在她任职期间,确实有大量重要情报文件被莫名销毁,所有讯息在此刻完美重合。 案件重审,最终判决下来:王化琴的罪名由“军统特务罪”改为“历史问题人员”,无罪释放,听到结果时,她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天,康乃尔坚持亲自去接她,他说这是“欠下的债”。 王化琴的晚年被安排在一家图书馆工作,过着最普通的生活,再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那些往事。 在她那份厚厚的档案袋里最后有这样一句结语:“此人虽出身敌营,但在敌中保存善意,予以宽释。”她曾行走在最深的黑暗里却从未真正背向光明。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人民网 2016年12月12日 关于“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的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