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总是在联合国积极缴费,而联合国却经常成为针对中国的平台?答案很现实,也很压抑。如果不缴费,那将成为欧美打压和攻击大国的论坛,那时我们的形势会更加被动。 说起中国在联合国那点事儿,总让人觉得五味杂陈。一方面,咱们国家这些年经济腾飞,联合国会费越交越多,从上世纪70年代的5.5%起步,到现在2025-2027年直接破20%,每年得掏好几十亿人民币。另一方面,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啥的,动不动就冒出针对中国的议题,新疆、西藏、台湾地区这些老生常谈,总被欧美国家拿来当靶子,搞什么决议草案、辩论会,搞得像国际法庭似的。这么着,中国为啥还咬牙坚持全额缴费?答案说白了,就是现实太骨感,不缴更被动,联合国会彻底变成欧美围堵我们的俱乐部,咱们的声音直接哑火。 这种“花钱买气受”的局面,自然让很多人不解。既然这么憋屈,为什么不干脆不玩了?这背后的问题,其实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和残酷。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过家家,它遵循的是最原始的丛林法则,只不过披上了一层文明的外衣。中国在联合国的存在,本质上是一场用金钱和实力换取话语权和生存空间的战略博弈。 如果选择不缴费,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失去投票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凡是拖欠会费数额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总额的国家,将失去在大会的投票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连上桌打牌的资格都没有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制定规则,甚至直接把矛头对准你,而你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美国就曾因会费问题短暂失去过投票权,这对一个大国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政治羞辱和战略损失。 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一旦中国退出或不缴费,联合国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个真空会被谁填补?答案不言而喻。 届时,联合国将彻底沦为欧美国家主导的“富人俱乐部”和“同温层”,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意愿包装成“国际共识”,对不听话的国家进行围剿。 到那时,针对中国的将不再是几个零星的决议草案,而可能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孤立和打压。 中国的声音会被彻底边缘化,我们的外交官们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每一次发声都可能被淹没在西方国家的合唱声中。与其在门外被围殴,不如在门内据理力争,哪怕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积极缴费,实际上是在购买一张“入场券”和一张“护身符”。有了这张入场券,中国才能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中拥有合法席位,才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我们可以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直接否决掉那些危害我们核心利益的决议草案。我们可以在大会中,通过穿梭外交,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全球南方”国家,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西方阵营抗衡。 近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发展援助、维和行动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我们用真金白银和实际行动换来的国际影响力。联合国维和预算的出资额,中国同样位居世界第二,这些贡献让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有了更多的道义资本和盟友支持。 这就像一场极其昂贵但又必须参与的游戏。规则并不完全公平,对手还经常耍赖,但你不能掀桌子走人,因为桌子本身就是国际秩序的象征。 一旦你走了,剩下的玩家就会瓜分你的一切。留在牌桌上,哪怕手里的牌不算最好,至少还有博弈和翻盘的机会。 我们缴纳会费,维持着这个体系的运转,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选择,充满了无奈,但却是当下最理性的决策。 这笔账,到底算不算得过来?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