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航湖北分公司11月2日通报确认一员工参加3000米体测考核后猝死事件。[听歌]

南航湖北分公司11月2日通报确认一员工参加3000米体测考核后猝死事件。[听歌] 事情发生在10月30日,一安全员在参加根据有关规章要求的3公里跑步体能测试时突发疾病,现场航医及机场急救中心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随后送往医院继续救治,经过全力抢救后,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次日凌晨不幸去世。 根据规定,航空安全员年度体能考核需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其中3000米跑必须在13分30秒内完成,张明在起跑后已显现异常,但仍坚持参与考核。 航空安全员作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需要掌握格斗、擒拿等20余项专业技能,年度训练强度与现役军人相当,3000米跑仅是基础项目,还包括负重登楼、客舱制敌等实战训练。 航空安全员群体平均年龄保持在32-35岁之间,与该职业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40%有重要关系。 目前南航已组建专项工作组处理善后事宜。 该事件在民航从业者及相关社群中引发了广泛讨论。 “考核标准是不是该改改了?13分半跑3千米,这强度都快赶上专业运动员了,何况还是天天熬夜的安全员。” “我就是航司的,这种考核不过就停飞,谁敢不拼?去年我们队里就有人跑吐了血,真不能拿年龄当20岁小伙看了。” “当考核人员坚持完成考核的心态成为普遍现象时,制度设计就更应当为生命预留弹性空间,希望相关领导能够重视起来这种问题。” “他倒下时手指还保持着抓握姿势…太难受了。希望行业能建立更科学的健康预警机制,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国外很多航空公司早已采用间歇性折返跑替代长跑,既检测爆发力又降低风险。我们的标准二十年没变过了。” “作为家属想说两句:他们平时航班压力就大,休息日还要高强度训练,公司体检还是基础项目,这根本不是‘突发’,是累积爆发!” “还记得看过某个航司考核视频,显示多名参训人员出现抽筋、呕吐等状况,只是看着心里都感到很心疼!” “这起悲剧折射出航空安保体系中的健康管理困境,在“必须万无一失”的安全要求与从业者身体承受力之间,需要找到更科学的平衡点。” 如果在你的行业里,也存在这种“高体能要求”与“健康风险”的矛盾,你会选择坚持完成考核,还是果断叫停?你的岗位有哪些看似合理却暗藏健康隐患的考核标准?企业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中应提供哪些健康保障?这些话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信息源: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