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人口多,增速快,真能超中国? 李显龙讲的不是预言,而是提醒大家注意,他没有

印度人口多,增速快,真能超中国? 李显龙讲的不是预言,而是提醒大家注意,他没有说印度一定能行,只是指出一个时间窗口,也就是印度的劳动人口比例还能维持到2050年左右,现在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发展了但人口也老了,印度则是还没富裕起来就面临老龄化问题,这两个国家起点完全不同,一个在收尾阶段,一个刚起步,它们较量的不是眼下的状况,而是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印度年轻人用手机、刷支付、玩AI,看起来挺新潮的,但这不表示经济就能跟着起飞,实际上印度全国还有四成的人靠种地生活,他们的技能和工厂或写代码的工作对不上,世界银行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六成劳动力缺乏进入工厂或从事编程的能力,光有热情解决不了问题,还需要实际的发展路径,基础设施跟不上节奏的话,再多的人也转化不成真正的生产力。 从制度上看,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个邦都有自己的规定,税收政策不同,土地管理方式不一样,连雇佣工人的办法也各邦自行决定,2023年统一了商品税,算是有了一点进展,但地方办事效率仍然很慢,比不上中国一个地级市的水平,企业想去投资,需要先了解十几个邦的不同法规,成本实在太高,这不是靠人多就能解决的事。 教育领域存在明显问题,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完成学业,但其中只有约十分之一能够胜任制造业或科技行业的工作岗位,NASSCOM的报告直接指出学校教授的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印度当前九成左右的就业机会,如果这些年轻人不及时提升自身技能,他们可能被时代发展抛在后面,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体系未能为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 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美国和欧洲现在推行“友岸外包”,就是把生产线转移到政治关系稳定的国家,印度被列在名单中,表面看来很受重视,实际上印度港口经常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办理手续效率不高,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排名显示,印度落后于越南和孟加拉国,在苹果的供应链体系中,印度仅占百分之七的份额,大部分生产仍然集中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外界关注度高,实际推进却面临困难。 社会结构也存在一些拖后腿的地方,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但在现实中仍然影响着资源分配,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四,而中国的数据是百分之六十一,这就相当于一半的人力没有被利用起来,并不是女性不想工作,而是周围环境没有提供支持,再加上气候问题带来的影响,去年夏天很多地方气温打破纪录,造成农业减产,城市用电量也急剧上升,政府不得不把资金用在应急措施上,自然就没有多余财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确实打算帮助印度发展,把印度拉进芯片联盟和制造计划里,但实际投入资金后,发现项目进展太慢,企业需要的是效率,不是空喊口号,印度具备潜力,可潜力不等于现实成绩,印度先要解决好内部问题,不能只盯着人口数量看,人多不自动带来优势,能把人用好才算真本事。 李显龙的话,听着像夸奖,其实是在敲警钟,他没说印度一定能赢,只是提醒大家机会窗口只有这几年,错过了就没了,中国当年靠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印度能不能复制这个模式,没人敢打包票,它现在最缺的不是人,是系统性的配合,从教育到制度,从基建到社会观念,哪一块松了,整个链条就会断。 我倒认为印度能否追上中国,关键要看印度愿不愿意真正推进改革,不是光喊口号或者做宣传,而是动手改掉那些阻碍发展的环节,人口红利不会自动变成发展动力,需要有人去点燃它,现在机会摆在印度面前,能不能抓住全看印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