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巨龙穿江,大家伙也有绣花功夫杭州地铁18号线下穿钱塘江盾构顺利始发

潮新闻记者应陶通讯员丁岚

蒋彬俊摄

10月31日晚8时许,杭州钱塘江夜游(滨江码头)一如往常开船迎客,在距离码头直线距离约180米外,垂直地面32米深的地下世界里,一条“巨龙”正在穿江——直径11.7米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奋进号”,缓缓旋转着刀盘,不断掘进。近日,杭州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下穿钱塘江盾构始发,标志着杭州地铁四期建设迎来首个穿越钱塘江施工节点,为杭州贯通南北城区交通动脉打通又一个过江要道。

地铁18号线是杭州地铁四期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全线呈南北走向,北起临平区世纪大道站,南至萧山区义桥站,全长48公里,共设19座车站,其中15座为换乘站。此次盾构始发下穿的钱塘江隧道,全长1.8公里,是地铁18号线一期及杭州地铁四期项目的“咽喉之地”,施工难度最大、下穿深度最深。

“下穿深度越深,面临的复杂情况会越多。”中铁隧道局大盾构项目负责人汪朋举例解释道,“在距离始发地约400米处的江底,隧道最深处埋深达46米,盾构机承受的水压达到5巴(压强单位,1巴=100千帕)以上,这对设备的密封性能和承压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蒋彬俊摄

隧道施工区间内的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记者在盾构始发现场看到一张盾构区间纵断设计图,图中用不同色块标注了穿越区间内的土层类型:黄色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紫色为粉细砂、蓝色为圆砾等。“经过前期监测和专家论证,我们发现这不足2公里的盾构区间内,相互交错了10多种特征截然不同的土质,甚至同一断面会同时出现多种上软下硬的不同地质,这就要求盾构参数必须实时、精准调整。”汪朋坦言,难度堪比绣花,精耕细作不能有差错。

面对这些挑战,工程以系统性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为应对水下高压、复杂土层,“奋进号”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应运而生。其强化的密封系统和特制刀盘为实现安全穿越提供了硬件支撑。为保障施工安全、降低对沿线影响,该项目运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监控,配合沿线布设的数百个监测点,构建起全方位的感知体系,确保对施工影响的毫米级控制。

蒋彬俊摄

于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而言,总投资超400亿元的地铁18号线不仅是一条跨江通道,更是条南北向穿越城市中心区域的轨道快线。其与东西走向、现已开通运营的19号线共同构成杭州轨道交通快速通道,将有效缓解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和19号线机场快线一样,18号线的设计时速是120公里,未来还将与海宁、诸暨等方向的城际铁路互联互通,对促进杭州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杭州地铁建设一分公司副总经理朱立华介绍说。

据介绍,杭州地铁18号线一期项目预计2026年10月完成隧道贯通施工。杭州地铁四期项目自2023年开工以来,也正进入建设高峰,预计2025年底完成百公里盾构区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