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果然让我猜中了!闻泰一点也不亏 战略的眼光从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闻泰收购安

果然让我猜中了!闻泰一点也不亏 战略的眼光从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闻泰收购安世时,与荷兰政府签署《公共承诺函》,承诺保持其在荷兰、德国、英国的研发与制造中心,5年内不搬迁核心产线,总部也因此留在荷兰。 谁都没想到,这份承诺如今成了闻泰最精妙的一步棋。荷兰政府以为控制总部就掌控了一切,却不知自己紧紧抱着的,不过是一个华丽的外壳。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出手,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1952年冷战时期制定的《商品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 更令人震惊的是,荷兰法院随后迅速暂停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将闻泰科技持有的99%股权强制交由第三方托管。 整个程序仅用七天,被业内视为一场“法律闪电战”。 这场行动绝非临时起意。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早在2025年6月就施压荷兰撤换中方CEO。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荷兰政府恰好在第二天采取行动。 安世半导体最核心的价值在哪里?不是荷兰的总部办公室,而是其70%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完成。 中资入主六年间,安世从濒临破产跃升为全球车规级芯片关键玩家。2024年营收飙到147亿元,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税收。 荷兰方面10月26日单方面停止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理由竟是“当地管理层近期未能遵守合同付款条款”。 安世中国反击称:不存在违约行为,反而是荷兰安世半导体欠付ATGD的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面对断供,安世中国没有屈服。10月19日,安世中国宣布进入“独立运营”状态,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未经中国区认可的指令”。 更为关键的是,安世中国所有销售强制改用人民币结算,彻底改变了以往使用美元等外币的交易方式。同时,安世中国切断了与荷兰总部的系统连接,自主发放工资并重组供应链。 安世中国在11月2日的客户公告中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 为确保供应的长期性与韧性,安世中国已积极启动多套预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 中方的反制迅速而精准。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部分芯片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击直击全球汽车产业命门——安世中国承担着安世全球70%的封装测试产能,其车规级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系统等关键模块。 德国大众汽车10月24日宣布在德国的沃尔夫斯堡工厂停产。整个德国汽车行业库存最多只能维持十到二十天。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美国汽车工厂可能在2至4周内面临“重大冲击”。 回想闻泰科技当年的承诺——“5年内不搬迁核心产线”,如今看来充满战略智慧。 不搬迁,不是不能搬迁,而是以总部留在欧洲的代价,换来了技术吸收和产业升级的时间。 闻泰科技在完成对安世收购后,后者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从2019年的全球第11名逐步上升到全球第3名。 并且多年位居中国功率分立器件公司第1名。它既拥有博世、西门子等长期稳定合作伙伴,也服务三星、苹果、戴森、特斯拉等全球顶级品牌。 如今,荷兰政府以为控制了总部就控制了企业,却不知真正的价值早已在中国深耕发芽。安世半导体2024年营收147亿,毛利率37.47%,财务数据亮眼,哪来的经营问题?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对此表态,中方坚决反对荷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再次表态,荷兰政府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导致了目前全球产供链的混乱。 同时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表示将“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产供链安全稳定,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与商务部或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联系”。 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10月2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打脸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报告指出,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适得其反”。 如今,华为比美国政府试图扼杀其供应链之前更具创新力。 回过头来看,闻泰科技确实不亏。340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获得的不仅是技术专利和市场份额,更是一套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能力。 这些能力已经在中国本土扎根发芽。闻泰科技早已启动多套预案,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确保供应链的长期性与韧性。 荷兰抢走了总部,但带不走真正的生产能力;美国施加了压力,但阻止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赢家并不是最强硬的一方,而是最能适应新现实的一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