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的这么快,“是我在给大陆赏饭吃”。郭台铭这句曾经狂傲的言论,想想都觉得打脸。 想当年,郭台铭在台湾创业时,就是个小作坊老板。台湾工人一涨工资、一罢工,他的厂子就撑不下去,眼看就要关门大吉。关键时刻,大陆向他伸了手,深圳给厂房、河南给政策、各地给工人,硬生生把他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 短短十几年,富士康在大陆开了 40 多个园区,郑州的 “苹果城” 巅峰时挤了 40 万人,手机零件从进厂到组装好发往全球,最多只要两天。周边的配件厂更是围着它转,电阻、屏幕、包装材料,200 公里内全能凑齐,效率高到让全球同行眼红。 那时候的富士康,靠着大陆的供应链和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营收里七成多都来自大陆。可钱赚多了,郭台铭的尾巴也翘到了天上。2019 年在台湾公开放话,说 “大陆离不开富士康”,还狂言是他在给大陆 “赏饭吃”。 中美科技战一升温,他更是飘得没边了,想着 “两边下注” 捞好处。一边跑去跟美国官员套近乎,承诺要把 30% 的产能迁出大陆;一边在印度、越南砸钱建厂,号称要打造 “不依赖大陆的供应链”,甚至还想靠政治投机博眼球,把企业命运绑上政治战车。 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印度工厂刚开建,麻烦就接连不断。当地电网跟开玩笑似的,每月至少停 8 次电,工厂不得不花 3 亿美元买发电机,光烧柴油的钱,就比郑州工厂多花一半。 更坑的是配件跟不上,印度本土能做出的合格零件连 10% 都不到,核心零件还得从深圳空运过去,每台手机的物流成本就多了 120 美元。工人也不靠谱,深圳工人 3 天就能上手的活,印度工人学 21 天还做不好,生产的手机良品率只有 82%,远达不到苹果要求的 99.5%,一年就亏了 4 亿多美元。 这边印度工厂烂摊子还没收拾,越南那边又掉链子了。郭台铭本来想让越南工厂做耳机代工,结果当地工人技能太差,日产量还不到深圳工厂的六成,良品率也不达标。2024 年,苹果直接把 15% 的耳机订单转给了立讯精密,越南工厂一半机器都闲着,工人没事干。 就在富士康海外工厂节节败退的时候,大陆这边早就变天了。立讯精密这些本土企业赶了上来,用机器换人,效率比富士康还高,人力成本却低了三成,2024 年直接抢走了 18% 的 iPhone 订单,良品率还比富士康高。 以前围着富士康转的 200 多家配件厂,现在一半都开始给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供货,再也不是离了富士康就活不了。郑州航空港区也早就不依赖富士康了,引进了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企业,就算富士康迁走部分产能,园区里照样满满当当全是工人。 郭台铭本来还指望美国能给点好处,结果美国的 “供应链法案” 就是个坑。美方要求工厂用 50% 的美国零件,可美国本土根本凑不齐,威斯康星州的工厂建了好几年,至今都没盈利,落了个 “两头不靠” 的尴尬境地。 2024 年的财报一出来,富士康彻底慌了:海外业务累计亏了 8 亿多美元,大陆业务的营收占比又回到了 72%,成了唯一的盈利支柱。郭台铭没办法,只能暂停印度新厂建设,把机器和技术人员都调回大陆,这场 “去中化” 豪赌,输得干干净净。 现在回头看,郭台铭真是犯了致命错误。他以为大陆需要的是富士康的工作岗位,却忘了是大陆的政策、供应链和消费者,才让他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制造巨头。 他带着傲慢去海外找机会,却没发现,大陆制造业早就不是以前只拼规模的样子,本土企业的技术、供应链的韧性,都让富士康的 “不可替代性” 越来越弱。 当初有多狂,现在就有多惨。“我给大陆赏饭吃” 的狂言,如今成了全网的笑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