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25年10月18日14时07分,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纬38.58度,东经1

2025年10月18日14时07分,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纬38.58度,东经112.50度)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太原、阳泉等地均有明显震感。然而,地震发生后不久,社交媒体上突然流传出“街面一片狼藉”的视频和图片,画面中街道裂缝、建筑倾斜,引发公众恐慌。但经山西省地震局、应急管理部门等多部门联合核查,这些信息纯属谣言,震区实际情况与网传内容截然不同。 一、谣言起底:旧图移花接木,虚假信息炮制 1. 素材来源存疑:网传“狼藉”画面多为拼接或旧图。例如,一段显示街道大面积裂缝的视频,实际拍摄于2023年甘肃某地区的地质灾害现场;另一张房屋倾斜的图片,则是2024年河北某工地事故的存档照片。这些素材被别有用心者配上“山西地震”的文字后,在微信群、抖音等平台快速传播。 2. 利用公众恐慌心理:地震作为敏感话题,极易引发焦虑。部分自媒体为博眼球,刻意夸大灾情,甚至虚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细节。例如,网民“小夏研究所”在今日头条发布内容称“这场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人员伤亡”,但经阳高县相关部门核实,该内容为谣言。 二、官方辟谣:震区秩序井然,未现任何损失 1. 权威部门迅速响应:地震发生后,山西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中奇村镇及周边村庄展开实地勘查。经过全面排查,确认震区通讯、供电、交通均正常,超市、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秩序井然,未接到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2. 科学解读破除恐慌:根据地震学标准,3.0-3.9级地震属于轻微地震,通常只会引起桌椅晃动、门窗作响,极少造成结构性破坏,除非建筑本身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忻府区农村地区,房屋抗震性能普遍较好,且震感持续仅约4秒,未对建筑物造成实质性影响。 三、震区直击:生活如常,民众从容应对 1. 现场目击实录:记者实地走访震中周边的寺坪村、鱼龙沟村发现,村民生活一切正常。街道上车辆往来有序,商铺照常营业,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奇村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地震后已逐户排查,未发现墙体开裂、房屋倾斜等情况。 2. 民众理性反应:尽管震感明显,但多数居民表现冷静。有村民告诉记者:“感觉到房子晃了几下,但知道3级多地震不会有大事,所以没往外跑。”部分居民虽在地震发生时暂时撤离,但确认安全后很快返回室内。 四、谣言危害与应对建议 1. 扰乱社会秩序:此类谣言不仅引发公众恐慌,还可能导致次生灾害。例如,2010年山西曾因地震谣言引发数百万人深夜上街避震,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此次谣言传播期间,忻州、太原等地部分市民拨打110、12345热线咨询,占用了紧急救援资源。 2. 提升媒介素养:公众应增强信息甄别能力,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优先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山西省地震局官网、“山西发布”等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对无法核实的内容,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扩音器”。 3. 强化技术防控: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大对虚假信息的监测和处置力度,利用AI技术识别图片、视频的真实性,对谣言内容及时标注或下架。例如,抖音在此次事件中对部分违规账号采取了限流措施,但仍存在漏网之鱼。 五、地震科普:科学认知地震,掌握应急常识 1. 地震分级与影响:3.9级地震属于有感地震,通常不会造成破坏,但可能引发心理恐慌。4.0-4.9级地震可能导致轻微破坏,5.0级以上地震才会对建筑物造成明显损害。 2. 室内外避险指南:地震发生时,室内应迅速躲在坚固家具下或承重墙墙角,远离窗户和吊灯;室外应避开高楼、广告牌、电线杆,选择空旷地带避险。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真相往往需要经过多方验证。面对自然灾害,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权威信息的传播,才是稳定社会秩序、安抚公众情绪的关键。正如山西省地震局在辟谣公告中强调的:“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生活秩序,不被谣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