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武则天和男宠张昌宗折腾,没曾想,当看到武则天睡着后的张昌宗,竟然走到隔壁房间,一进门就直接扑向一个美艳女子:“别担心,陛下睡着了!” 705 年洛阳宫,神龙政变的喊杀声里,张昌宗被按在冰冷的地砖上,指缝间还夹着枚玉簪。 玉簪上的珍珠磕在地上,碎成白渣 —— 这是太平公主三年前送他的,昨夜还用来别过密信。 乱刀落下前,他望着武则天寝宫的方向,突然笑了:原来自己从来不是宠臣,只是枚用完即弃的棋子。 这枚棋子的命运,要从 8 年前他第一次踏入大明宫说起。 697 年春,张昌宗跟着哥哥张易之入宫时,怀里还揣着盒胭脂。 那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送的,说 “陛下爱见俊俏模样,你好生伺候”。 他第一次见到 74 岁的武则天,她正坐在龙椅上批奏折,抬头扫他一眼:“会弹琵琶?” 他赶紧点头,指尖却抖得按不准弦。 武则天没责怪,只让他留在身边研墨 ——她要的从不是才艺,是一个没背景、好掌控的 “门面”,用来挡掉宗室的逼宫压力。 700 年冬,宰相狄仁杰病逝,朝堂平衡被打破。 李唐宗室趁机联名上书,请武则天立太子,武三思的人也在暗处活动。 武则天夜里睡不着,让张昌宗陪她在御花园散步,突然问:“你说,朕该传位给儿子,还是侄子?” 张昌宗慌得跪下,只敢说 “陛下圣明”。他没看见,武则天盯着他的背影,眼神冷得像冰 —— 她要的不是答案,是让所有人知道,她还能掌控一切,包括身边这个看似无用的男宠。 也是这年,张昌宗第一次帮武则天 “传消息”。 武则天把一份弹劾武三思的奏折塞给他,说 “拿去给太平公主看看”。 他揣着奏折穿过宫道,撞见武三思的亲信,对方塞给他一袋金元宝,问 “陛下最近可有烦心事”。 他把金元宝收下,奏折也照样交给太平公主 —— 他渐渐懂了,自己是女皇手里的 “传声筒”, 也是各方势力都想拉拢的 “眼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宫里活下去。 701 年深秋的那个深夜,不是他第一次偷溜出武则天寝宫。 之前他就常趁女皇熟睡,去见太平公主派来的女子 —— 女子会把宗室的动向告诉他, 他再添些 “陛下近日精神尚好” 的话传回。 那天女子递来的锦盒里,除了密信还有张字条:“武三思想借你手除李旦,小心为上。” 他捏着字条冷笑,把密信塞进靴底 ——他早不是那个只会发抖的少年,知道在这些大人物之间,只有装傻才能保命。 703 年,张昌宗犯了第一个错:他真以为自己有权力了。 他受武三思所托,在科举中安插了两个亲信,被御史大夫魏元忠当众弹劾。 他跑到武则天面前哭诉,武则天却没像往常一样护着他,只说 “以后少管闲事”。 那天夜里,他听见武则天跟贴身宫女说:“这孩子,忘了自己的本分。” 他躲在门外,才明白自己永远是 “孩子”,是随时能被换掉的玩具。 705 年正月,武则天病重,连床都下不了。 张昌宗慌了,连夜去找太平公主,想求个庇护。 太平公主的宫门没开,只从里面扔出句话:“你是陛下的人,找我没用。” 他又跑去找武三思,半路上就被政变的士兵抓住。 他才想明白,太平公主送他玉簪,不是示好,是给政变者留的 “标记”; 武则天护他这么多年,不是喜欢,是把他当吸引火力的 “靶子”。 武则天在病榻上听到张昌宗的死讯时,正拿着块铜镜发呆。 镜里的女人满脸皱纹,再也没了当年的锐气。 她没哭,只让宫女把镜中的自己擦干净。 没过多久,李显带着百官来逼宫,她看着儿子,突然笑了:“朕的棋子,终究还是都输了。” 她交出皇位,迁居上阳宫,身边只剩几个老宫女。 705 年冬,武则天在孤独中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她终究没能赢过时间,也没能赢过自己亲手搭建的权力游戏。 张昌宗的尸体早就被扔去喂了狗,只有那枚碎了的玉簪,还留在洛阳宫的地砖缝里。 后来有人打扫时发现,玉簪的簪杆上,刻着两个极小的字:棋子。 如今再读这段历史,人们总说张昌宗是 “祸国妖男”,说武则天晚年昏聩。 可没人知道,张昌宗每次深夜偷溜时,都在怀里揣着颗毒药 —— 他早知道自己的结局。 也没人知道,武则天最后那段日子,常对着空无一人的寝宫说:“朕也只是枚棋子啊。” 权力的棋盘上,从来没有赢家,只有一个个被命运推着走的棋子,最终都成了历史的尘埃,只留下一段荒唐又悲凉的故事,供后人唏嘘。 参考信息: 《武则天与张昌宗:权力与私情的交错》·澎湃新闻·2023‑08‑27


 
                         
                         
                        ![乾隆真是职业皇帝名不虚传[吃瓜]](http://image.uczzd.cn/5141156089266685545.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