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宣威市人民法院:以文化浸润锻造审判“硬实力”

区鸿雁范会文/图

“读一本好书”活动现场。

宣威市人民法院自2020年启动“四个一”活动,鼓励全体工作人员“每年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写一篇好文、提一条好建议”,把文化建设从“墙上挂、嘴上说”的“软任务”变为融入干警日常、推动审判质效提升的“硬支撑”。

如今,这场持续五年的活动不仅让全院上下形成了“爱读书、善分享、勤思考、敢创新”的氛围,更让法院文化真正成为队伍建设的“根”与“魂”。

小切口推动大转变

“过去总觉得法院谈文化有些‘虚’,现在切实体会到,读一本法律专著能帮助我厘清复杂案件的裁判思路,听一堂老法官的经验课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写一篇办案札记能帮助我把零散的想法整理成体系,提一条优化执行流程的建议真能解决实际问题!”法官助理赵淼的一席话,道出了宣威市人民法院干警对“四个一”活动的真切感受。

“四个一”的“一”,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宣威市人民法院对司法精神的具象表达。宣威市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孙云龙说:“‘一’体现了‘积少成多、久久为功’的理念,把每一件小事做扎实,就能聚沙成塔。”

在宣威市人民法院,“四个一”活动不是4项孤立的任务,而是环环相扣的文化育人链条。“‘读一本好书’不是泛泛而读,需立足岗位实际。”宣威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何燕萍说,“我去年读了《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正好解决了立案时遇到的几个疑难问题;今年读了《乡土中国》,让我更能理解基层群众的诉求,调解时也更能说到他们的心坎上。”

“上一堂好课”也不是“走过场”。羊场法庭法官助理李舒婷对此深有体会。2023年她刚入职时,最头疼的就是“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在聆听了老法官宁彩功主讲的《结合典型案例分享办案经历》后,她掌握了“先倾听情绪,再阐释法理”的沟通方法,调解成功率从原来的30%提升至50%。

“读一本好书”旨在“铸魂”,通过书籍传递法治信仰,让干警在墨香中牢记“司法为民”的初心;“上一堂好课”重在“传薪”,搭建互学互鉴的平台,让老法官的经验与年轻干警的思路碰撞出火花;“写一篇好文”贵在“凝智”,将审判执行中的感悟转化为文字,实现办案与总结双向赋能;“提一条好建议”意在“增效”,汇聚各方智慧力量,让文化建设最终服务于审判质效提升。“这四个环节,就像一棵大树的根、干、枝、叶——根扎得深,树干才能壮,枝叶才能茂,最后才能结出‘公正高效’的果实。”孙云龙表示,文化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宣威市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让每一名干警都能在文化浸润中成长,让每一起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以前开展文化活动,要么是读读文件、开开座谈会,要么是组织演讲比赛,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和审判执行工作‘不搭边’。一些干警因此认为这是‘额外负担’,参与积极性不高。”宣威市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柴海萍说,“后来我们认识到,文化建设不能‘空对空’,必须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让干警真切感受到文化建设‘有用、管用、好用’。”

宣威市人民法院的“四个一”活动以“读书、授课、写作、提议”为具体抓手,将文化建设融入干警的日常工作中,有效破解了“两张皮”难题。

“以前读书是任务,现在是习惯。”宣威市人民法院办公室工作人员李艺文感叹道。

“上一堂好课”充满了“烟火气”。宣威市人民法院速裁中心老法官龙维尧主讲的《我经历的民事审判的发展变化》,以自身三十余载的工作经历为轴,将民事审判的变迁、要求与办案心得娓娓道来。年轻干警听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感受到老法官深厚的审判情怀,也汲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写一篇好文”不拘泥于学术论文写作,更鼓励大家“写故事”。热水法庭法官助理徐洪江撰写的《非暴力沟通》一文,剖析了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的沟通问题。他深刻体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绝非空话,必须落实到每个环节。热水法庭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积极拓展“模拟法庭”“法学明理堂”等载体,扎实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提一条好建议”则有效激发了干警的“主人翁”意识。田坝法庭副庭长阿治惠提出“在村委会设立‘法官联络点’”的建议被采纳后,效果立竿见影。“以往群众打官司要奔波几十公里,如今我们每周去一次联络点,能当场化解的矛盾纠纷当场解决,需要立案的也可提前预约。”此举实施后,田坝法庭案件受理量下降了15%,群众满意度提升了20%。

“‘四个一’活动最成功之处,在于激发了干警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干警胡忠琼认为,“它不追求‘高大上’的理论,而是注重‘接地气’的实践——读的是‘有用的书’,上的是‘想听的课’,写的是‘自己的故事’,提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的活动,大家自然乐于参与。”

文化“软实力”化为审判“硬支撑”

“四个一”活动成效显著:“读一本好书”活动覆盖全院干警,累计分享读书心得300余人次;“上一堂好课”活动已举办19期,70余名干警先后走上讲台,实现了从“精英讲授”到“全员分享”的转变;“写一篇好文”活动共收集原创文章400余篇,内容涵盖案例分析、工作感悟、司法建议等多个方面;“提一条好建议”活动收到各类建议200余条,采纳率高达85%,审判质效显著提升。例如,“院机关设立法庭办公室”的建议落地后,乡镇群众利用进城之便顺带办理诉讼事务的比例提升了40%。

“以往年轻干警刚入职时,常反映‘不知如何与当事人沟通’‘面对复杂案件无从下手’。如今通过参与读书、听课等活动,他们成长迅速。”柴海萍介绍,2024年,宣威市人民法院已有4名年轻干警顺利通过员额法官考试,他们均表示“四个一”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提一条好建议’优化了工作流程,‘写一篇好文’沉淀了实践经验,‘上一堂好课’提升了业务能力,这些最终都转化为审判效率的提升。”

如今,在宣威市人民法院,“爱读书、善分享、勤思考、敢创新”蔚然成风。文化建设不再是“一阵风”,而是内化为干警的日常自觉,成为法院的鲜明“基因”。

“宣威市人民法院的‘四个一’活动为基层法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当地一位人大代表评价道,“其核心经验在于‘接地气’——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始终从干警实际需求出发,推动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最终让干警受益、让群众满意。”

在宣威市人民法院,听到最多的词是“有用”。“四个一”活动之所以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其切中了干警成长、审判工作、群众诉求的“实用”脉搏。基层工作最忌“虚功”,最需“实效”。宣威市人民法院的实践表明,唯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入手,方能让文化建设从“软实力”蜕变为“硬支撑”,让“司法为民”的宗旨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