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在“中美会晤”之后直接从机场返回华盛顿,拒绝参加接下来的APEC会议,只剩

特朗普在“中美会晤”之后直接从机场返回华盛顿,拒绝参加接下来的APEC会议,只剩韩国方面在风中凌乱。 特朗普这波操作看着突然,其实早有迹可循,完全是他 “美国优先” 那套逻辑的标准输出,说白了就是只要美国的事没办完,其他国家的面子和安排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韩国作为东道主,估计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筹备这场 APEC 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会场布置到安保安排,再到各国代表的行程对接,少说得投入成百上千的人力物力,结果临门一脚被放了鸽子,那种准备周全却没人捧场的尴尬,确实够让主办方喝一壶的。 要知道,美国总统一向是 APEC 这类国际会议的核心角色之一,各国代表之所以愿意齐聚庆州,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借这个平台和美国对接议题,韩国更是指望通过这次会议提升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可特朗普倒好,中美会晤一结束,连庆州的方向都没瞥一眼,直接从会晤地点的机场登上 “空军一号” 回了华盛顿,留下一屋子等着开会的各国代表,还有忙前忙后却没迎来关键人物的韩国主办方,这场景说一句 “热脸贴冷屁股” 真是一点不夸张。 这种不管不顾的行事风格,其实贯穿了特朗普的执政生涯,“美国优先”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实打实的行动指南。早在第一任期,他就把 “退群” 当成了家常便饭,2017 年刚上任就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年 6 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0 月又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几年里,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程弹道导弹条约》等一个个多边机制被他抛在身后。 到了 2025 年第二任期刚开篇,他更是一天之内签署几十道行政令,把《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再度从合作名单里划掉,7 月又第三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他眼里,国际组织和多边会议只要不能立刻给美国带来好处,就没有参与的价值,这次 APEC 会议显然也没达到他的 “利益标准”。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他对盟友的态度,别说只是主办会议的韩国,就算是关系更亲近的盟友,他也照样说翻脸就翻脸。2025 年 5 月,他当着加拿大总理卡尼的面,直言不讳地说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 “第 51 个州”,被拒绝后还不死心,念叨着 “永远不要说永远”。 同样是 2025 年,为了施压欧盟加快贸易谈判,他突然宣布对欧盟商品征收 50% 的高额关税,一点情面都不留。对待加拿大总理卡尼,他更是直白表示 “很长时间内都不想见面”,哪怕两人都在马来西亚参加东盟会议,也刻意避开接触。连这些长期盟友都被他如此对待,韩国想让他为了 APEC 会议多跑一趟,自然是难如登天。 特朗普的逻辑里,国际规则和外交礼仪都得让位于美国的即时利益,他曾公开说 “没有我们,你们无牌可打”,这种霸道思维早已深入骨髓。他推崇美国第 25 任总统麦金莱,而麦金莱正是靠发动美西战争开启美国帝国主义扩张,还通过高额关税法案把贸易保护主义推到顶峰的人物。 特朗普直言要在第二任期 “治理全世界”,这种野心让他根本没心思应付 APEC 这类需要多方协调的多边会议,毕竟在他看来,与其和多个国家坐下来慢慢磋商,不如回到华盛顿直接推动对美国有利的政策,效率 “高得多”。 从现实利益角度看,APEC 会议讨论的亚太区域合作、气候变化等议题,在他眼里远不如国内事务或者直接的利益交换重要。穆迪公司 2025 年 5 月刚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4 月还出现了美股、美债、美元 “股汇债三杀” 的局面,国内经济压力不小,这时候他自然更急于回华盛顿处理内政,把国际会议当成了可随意舍弃的选项。 这种选择背后,是他对多边主义的彻底漠视,就像《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的那样,他的政府把世界当作丛林,只信奉弱肉强食的法则,根本不会在乎韩国主办方的感受。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前总统也有缺席 APEC 的情况,但奥巴马当年缺席要么是因为联邦政府关门,要么是有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这种关键国内议程,至少还会给出理由,让副总统代为出席。 而特朗普这次连像样的解释都懒得给,直接拍屁股走人,把副总统也留在了国内,这种敷衍程度在 APEC 历史上都算少见。毕竟对他来说,只要中美会晤达成了他想要的部分目标,剩下的会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至于韩国主办方的尴尬和各国代表的等待,根本不在他的考量范围内。 说到底,特朗普的缺席不是偶然,而是他一贯行事风格的必然结果。当 “美国优先” 被解读为 “美国唯一”,当多边合作让位于单边利益,别说 APEC 会议,任何不能满足他即时需求的国际场合,都可能被他随时抛弃。 韩国主办方的尴尬只是个缩影,毕竟在这位信奉 “丛林法则” 的总统眼里,东道主的面子和国际社会的期待,从来都比不上华盛顿的一场政策会议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