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376年,燕王朱棣大婚,姚广孝很诧异:燕王妃居然有母仪天下之相,而太子妃则命星

1376年,燕王朱棣大婚,姚广孝很诧异:燕王妃居然有母仪天下之相,而太子妃则命星暗淡。姚广孝心下了然,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1376年,大明朝洪武九年。燕王朱棣大婚,娶的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徐妙云。这场婚礼,那叫一个冠盖云集。 当时,姚广孝作为僧人被派去辅佐诸王,他其实也在暗中观察,说白了,就是在“押宝”。他看着这场婚礼,心里却在嘀咕。他看的可不是新郎新娘有多配,他看的是“气运”。 他这一看,就看出了大问题。 按理说,未来的皇后板上钉钉,是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常氏。可姚广孝一推算,太子妃命星暗淡,隐有早夭之象。 这可不是瞎说,仅仅两年后,,这位常氏太子妃真的就病逝了。朱标后来扶正了侧妃吕氏,东宫的气运,在姚广孝这种人精眼里,一下子就“弱”了下去。 反观朱棣这边,姚广孝再看新娘子徐妙云,心里咯噔一下:这位燕王妃,居然有母仪天下之相! 这太诡异了。朱棣是老四,前面有大哥朱标、二哥朱樉、三哥朱棡。这皇位怎么轮,也轮不到老四啊。 可徐妙云的“相”,就是这么霸道。姚广孝是谁?他可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和尚,他心里那团火“腾”地就起来了。他看懂了,燕王朱棣固然英武,但真正让这个“团队”有了无限可能的,是这位新王妃。 姚广孝心下了然,暗暗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这条“潜龙”和他的“凤侣”,值得他赌上一辈子。 姚广孝为什么敢这么赌?因为徐妙云这个人,实在太“硬核”了。 在那个年代,女人家基本就是“贤良淑德”四个字。但徐妙云不一样,她爹是徐达,大明“开国六王”之首,那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战神。徐达对这个长女的教育,压根没按普通大家闺秀的路子走。 徐妙云从小熟读经史,满肚子都是政治智慧和历史纵深,当时人称“女诸生”。 “诸生”是什么?就是秀才,是饱读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一个“女诸生”,放到现在,那就是妥妥的顶尖知识女性,还是专攻政治历史那种。 朱元璋亲自给朱棣挑的这门亲事。朱元璋跟徐达说:“咱俩是布衣之交,你女儿这么优秀,就配我儿子朱棣吧。” 朱棣10岁封王,16岁大婚。婚后,小两口就被朱元璋扔到了凤阳,后来又去了北平就藩。北平那时候可不是什么繁华都市,那是大明朝对抗蒙古的前线,夏天风沙大,冬天能冻掉耳朵。 换个娇气点的王妃,估计天天以泪洗面了。 但徐妙云,这位“女诸生”,表现得比朱棣还稳。 更重要的是,她给朱棣稳住了大后方。从洪武十一年到十九年,九年时间,她给朱棣生了七个孩子。朱棣在外面带兵打仗,回家就有热饭热汤,有知冷知热的妻子,还有一帮孩子。这个家,被徐妙云打理得铁桶一块。 姚广孝看在眼里,朱棣这个“基本盘”,太稳了。 如果说婚后的相夫教子只是“皇后相”的基础,那接下来的“靖难之役”,就是徐妙云真正展现“母仪天下”霸气的时候。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上台,急着削藩。朱棣被逼无奈,在姚广孝的“白帽子”的怂恿下,起兵造反。 朱棣是猛,带着主力部队就出去打了。可建文帝也不是傻子,他派大将李景隆,号称50万大军,直奔朱棣的老巢——北平。 当时北平城里,守城的兵力很少,朱棣的长子朱高炽还是个大胖子,文人一个,打仗不行。 北平城危在旦夕! 李景隆大军压境,城里人心惶惶。就在这时,燕王妃徐妙云,披上了铠甲,登上了城楼! 她亲自巡视城防,把自己所有的私房钱都拿出来犒赏守城将士。她还组织城里的妇女,给士兵做饭、救护伤员。 最绝的一招来了。 当时是农历十月,北平已经天寒地冻。眼看李景隆的军队要搭云梯攻城,徐妙云想出个奇计:她下令,让所有守城士兵和百姓,往城墙上泼水! 一夜之间,水结成了厚厚的冰。 第二天李景隆大军醒了,全傻眼了。整个北平城墙,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山”,又滑又硬,云梯根本搭不住,人往上爬就出溜。 50万大军,愣是对着一座冰城束手无策。 徐妙云就靠着这股子狠劲和智慧,硬是拖到了朱棣在外面收编了宁王的精锐骑兵,回援北平。 朱棣回到城下,看到妻子满身血污、手脚冻伤还在指挥,这个硬汉,眼圈都红了。他知道,自己这个老婆,不光是老婆,她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统帅。 公元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登基为帝,年号永乐。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徐妙云为皇后。而且,朱棣干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他给徐皇后册封用的金宝,破例使用了皇帝专用的“盘龙纽”,而不是皇后惯用的“金宝龟纽”。 当了皇后的徐妙云,依旧是那个“女诸生”。她劝朱棣要爱惜百姓,要任用贤能,不要因为是“靖难”的旧部就偏心。 可惜,或许是早年在北平操劳过度,或许是北平守城耗尽了心血。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年仅46岁。 他为徐皇后举办了空前盛大的葬礼,亲自写了悼文,下令全国吃素。 从1407年到1424年朱棣去世,整整17年,朱棣再也没有立过一位皇后。他的后宫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