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女村医没有双腿,却靠着板凳支撑,一步步走遍了辖区的700多户人家,宛如一位行走在人间的白衣天使,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无腿村医的“板凳行医路”:没有双脚,她却走出了最漫长的仁心之路 你敢相信吗?女村医没有双腿,却靠着板凳支撑,一步步走遍了辖区的700多户人家,宛如一位行走在人间的白衣天使,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这位让无数人动容的村医,名叫李菊洪,在四川凉山深处的小山村,她的名字早已和“希望”二字紧紧相连。3岁时,一场意外让她永远失去了双腿,当别的孩子在田埂上奔跑嬉戏时,她只能在轮椅上羡慕地张望。可命运的残酷没能浇灭她心中的光,看着村里老人看病要翻几座山,孩子发烧只能靠土方子硬扛,她暗下决心:“我要当医生,让乡亲们不用再受病痛的苦。” 没有双腿,求学之路比常人难上百倍。为了考上卫校,她每天凌晨4点就坐在板凳上预习功课,深夜还在昏暗的灯光下抄写笔记。别人用脚走路,她用手“走”路,手掌磨出厚厚的茧子,板凳也换了一个又一个。卫校毕业后,她拒绝了城市医院的邀请,毅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小山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成了她的“诊所”,两条板凳,成了她最得力的“双脚”。 辖区内700多户人家,分散在崇山峻岭间,最远的村民家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每逢出诊,李菊洪就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撑地,一步步往前挪。遇到泥泞路段,她的裤子总会沾满泥水,手掌被碎石磨得鲜血直流;冬天冰雪覆盖山路,她好几次差点滑下山坡,却只是揉了揉冻僵的手,继续赶路。有村民心疼她,说“我们自己去诊所就行”,她却笑着摇头:“老人孩子走不动,我多跑点路算啥。” 去年冬天,村里80多岁的王大爷突发心脏病,当时大雪封山,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李菊洪听说后,立刻揣上急救药,踩着板凳就往山上赶。雪地里的山路湿滑难行,她每挪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短短三公里的路,她走了整整三个小时。赶到王大爷家时,她浑身湿透,手脚冻得发紫,却顾不上休息,立刻给老人测血压、喂药,直到老人病情稳定,她才松了口气。王大爷拉着她的手哽咽道:“菊洪啊,你比亲闺女还亲!” 这样的场景,在李菊洪的行医路上早已成了常态。二十多年来,她用板凳“走”过的路程加起来超过两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半圈。她的诊所里,永远放着一把磨得发亮的板凳,墙角堆着村民们自发送来的柴火和蔬菜。有人问她:“这么苦,你就没想过放弃?”她总是笑着说:“每当看到乡亲们康复的笑脸,我就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 其实,李菊洪的身体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长期坐着板凳“行走”,她的臀部和手掌早已伤痕累累,每到阴雨天,关节就疼得钻心。可即便如此,她从未耽误过一次出诊。有一次,她自己发着高烧,却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说孩子突发高烧抽搐。她立刻披上外套,冒着大雨就出了门,等把孩子治好回家,她自己已经烧到了39度,躺了整整两天才缓过来。 在这个人人追求捷径的时代,李菊洪用最笨拙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与善良。她没有双腿,却站在了人性的最高处;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温暖了整个山村。有人说她傻,放着轻松的日子不过,偏要遭这份罪;可只有乡亲们知道,正是这份“傻”,让无数家庭免去了病痛的折磨,让偏远的山村有了生命的保障。 如今,李菊洪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有人想资助她,有人想接她去城市养老,都被她一一拒绝。她说:“我的根在这里,我的乡亲们在这里,我哪儿也不去。”每天清晨,人们依然能看到那个坐在板凳上的身影,在山间小路上缓缓挪动,阳光洒在她身上,宛如一位真正的白衣天使。 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总在纠结得失利弊,可看看李菊洪,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命运或许会关上一扇门,但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生活或许充满坎坷,但只要心怀善良,就一定能温暖他人,也照亮自己。 李菊洪的“板凳行医路”,走的是山路,暖的是人心。她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伟大,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守与善良,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这样的白衣天使,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与致敬。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温暖的人,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人间大爱!民间乡村医生 村医 村医故事 村医困境 最美女乡村医生 乡野村医 大学村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