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人却用了超过3000本著作来评价此战,将志愿军英勇奉为壮举,言外之意是被打服了,此战更是中国的崛起之战。 1950年朝鲜战争刚爆发,美国的动作就没藏着掖着,第七舰队直接开进台湾海峡,摆明了要阻挠中国统一。东北边境更不是安稳地,美军轰炸机时不时就越界轰炸,把丹东等地炸得满目疮痍。 那会儿周恩来总理通过印度大使再三警告,要是美军敢过三八线,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可当时的美国政府满脑子都是“碾压式胜利”,把这些话当成了“虚张声势”,10月初就大摇大摆跨过了三八线,坦克一路往鸭绿江冲。 这哪是“不会打到中国”的架势?分明是把刀架到了家门口,新中国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谁不想安安稳稳搞建设?可“唇亡齿寒”的道理摆在那,要是朝鲜真被占了,美军的炮口紧接着就对着东北,到时候想和平都没机会。 毛泽东主席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就是看透了这层利害关系,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带着志愿军悄悄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就打了第一场胜仗,这才有了后来的逆转。 美军真正见识到志愿军的厉害,是在战场上被揍得晕头转向之后,当时的美军刚打完二战,手握制空权和制海权,作战飞机最多时有2400多架,舰艇300余艘,地面部队全是机械化装备,火炮坦克密密麻麻。 志愿军呢?初期连空军都没有,基本靠步兵扛着轻武器作战,冬天穿的还是薄棉衣,粮食弹药常常跟不上。可就是这样的差距,美军却吃了大亏。 长津湖战役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志愿军官兵趴在雪地里潜伏,不少人冻成了保持冲锋姿势的“冰雕”,可没一个人退缩。上甘岭战场上,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被190多万发炮弹削低了2米,志愿军却像钉子一样铆在阵地上,反复争夺阵地几十次。 美军后来在战史里写,中国士兵常常穿着胶底鞋,悄无声息摸到哨兵跟前,信号弹一升,军号声一响,战斗就打响了,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些场面彻底打懵了美军将领,仁川登陆成名的麦克阿瑟,之前狂得没边,可志愿军参战没多久,他就被打得连连败退,最后被总统解职。临走前他还特意警告接任的李奇微:“中国人是很危险的敌人,千万别小看他们。” 李奇微后来在《朝鲜战争》里写的内容更实在,他说“中国军队来了,我们的灾难也降临了”,还说志愿军作战勇猛,不顾伤亡,高炮火力连轰炸机都能拦住,空中优势根本挡不住他们运物资。 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感受更深刻,1953年7月27日,他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哀叹,自己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签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官。 他后来评价彭德怀,说对方是“资质很高的敌人”,能把一支被认为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带成能和现代军事强权抗衡的精锐。被俘的美军少将迪安更直接,他说“美国想征服中国,根本是没希望的事”,遣返时还握着志愿军的手说“中美再也不要打仗了”。 战后这么多年,美国人光是写朝鲜战争的著作就超过3000本,里面各种观点吵来吵去,但没人敢否认志愿军的英勇。有本书叫《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直接点出这场战争是美国的败仗。 还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此战之后,美国再也不敢像麦克阿瑟那样轻易挑衅中国。后来的越南战争里,中国说美军不能过北纬17度线,美军就真的没敢越界,这都是被打出来的敬畏。 再看数据更直观。美军投入了全国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近半数海军,消耗物资7300多万吨,花了830亿美元,最后还是没打赢。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多。志愿军牺牲了19万多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和平,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所以说,日本人那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当时的步步紧逼,早就暴露了侵略野心,抗美援朝不是中国想打,是被逼到了墙角不得不打。而这场仗的胜利,不仅保住了家园,更让中国在世界上站了起来。 美军那几千本著作里的反思和敬畏,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这哪是“不会打到中国”,分明是中国靠勇气和牺牲,把侵略者挡在了门外,打出了真正的和平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