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借"燃料供应"向特朗普谋求核战略突破? 当地时间10月29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举行闭门会晤时,抛出关于核动力潜艇燃料供应的敏感议题。这场被法新社称为"充满地缘政治暗示"的对话中,李在明以技术合作名义,试图为韩国突破核不扩散框架开辟特殊通道。 据披露,李在明在会谈中强调韩国无意自主建造核潜艇,但指出当前装备的柴油动力潜艇存在"追踪东方大国及朝鲜水下力量时续航不足"的技术缺陷。他提议美国放宽对高浓缩铀燃料的管控,允许韩国通过国际核燃料循环体系获取相关原料,以此"分摊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反潜压力"。这种表述表面聚焦军事合作,实则暗含三重战略意图:既规避直接发展核武器的国际法风险,又试图借助核燃料获取推动本国核反应堆技术升级,更隐晦试探美国对盟友核能力松绑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指出,该提议折射出韩国保守势力长期存在的"战略自主"焦虑——在朝鲜持续扩充核武库、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背景下,部分韩国政客试图通过模糊核能民用与军用的界限,逐步突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选择向特朗普而非现任拜登政府提出此类要求,既反映其对美国政治周期的精准算计,也暴露出韩国国内在对美关系上日益凸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这种"曲线核武装"策略虽未触及直接研制核弹头,但若成功获取武器级核燃料,将为韩国保留未来技术转化的潜在空间。国际社会普遍担忧,此类突破可能引发东北亚地区核技术竞赛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半岛安全局势的复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