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蒋万安最近撂了句狠话!他表示,如果大陆军机继续在台海绕飞演习,他就要停掉创办了十五年的”双城论坛“。 这个论坛是两岸城市交流的老牌平台,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台北花博会时期的合作契机。 当时两市借展会东风签署了涵盖文化、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多项协议,在过去15年间,双方累计达成33项合作协议,包括开通松山机场与虹桥机场直航、共享智慧医疗经验等具体项目。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台北市民认为该论坛切实有效,有助于缓解两岸关系,但随着2025年台海局势升温,这一交流机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现在台海啥情况?解放军军机天天在台海绕圈,日均40架次,福建舰都现身了,无人机和舰机还玩起了协同演练,美英加澳的军舰也时不时来“自由航行”,这双重挤压下,台湾防务部门都直言“老百姓习惯了军机天天飞”,但这“新常态”背后,军事化风险可一点没少。 蒋万安这时候放话停办论坛,可不是随便说说,他作为蒋家后人、国民党新生代,得平衡岛内“抗中保台”的民意和国民党“反对台独”的底线。 他提出“对等善意”,虽被批评“不现实”,但也反映出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纠结,既想守着“九二共识”,又跳不出民进党划的“台独”圈子,双城论坛能不能继续办,现在成了两岸官方对话的“最后防线”。 往深了看,这事儿暴露了三个矛盾:两岸军事对峙和民间交流的矛盾、国民党“维持现状”和民进党“台独”路线的矛盾、城市合作和地缘政治冲突的矛盾。 解放军的无人机群和舰艇编队在台海搞“反介入/区域拒止”,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和军售又搅和进来,论坛的象征意义早超过了城市合作本身,成了检验两岸关系韧性的“试金石”。 蒋万安这“狠话”听着硬气,可也暴露了两岸交流的脆弱性,论坛能不能办,不该由军事动作说了算,得有个更稳当的对话机制。 解放军巡航是维护主权的决心,但光靠“法律战”“心理战”可能适得其反,真正的破局之道,是重启两岸制度化协商,把城市交流放进更大的和平框架里。 国民党要是只拿“对等”当借口维系交流,最后只能给“台独”势力当陪衬,双城论坛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证明:就算军事对峙最激烈的时候,两岸还能靠城市合作开辟和平空间。 这种“软性外交”比军事威慑更有持久力,它用民生合作消解敌意,用经验共享培育共识,给政治对话铺好路。 回看历史,从2010年的破冰到2025年的危机,双城论坛的命运和两岸关系一直绑在一起,台海军事化风险越高,越该珍惜这种“小而美”的交流渠道。 和平不是靠停办论坛能换来的,得靠双方用政治智慧,在军事对抗和民间交流之间找到平衡,这或许就是双城论坛给我们的启示: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每一次对话尝试都值得认真对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