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晨曦初照,巴公房子前已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朝霞洒在历经岁月雕琢的墙面上,为这栋百年老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手持相机,或站或蹲,在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前,争相打卡留念,定格下这难忘的瞬间。“去年初来武汉,巴公房子内部还在修缮,那时就很感兴趣。今天故地重游,倍感亲切,真是获益良多。”来自厦门的澎湃新闻记者韩雨亭,也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驻足拍照,眼中满是对这座老房子的深情与赞叹。

百年前,这栋老房子便是武汉的璀璨明珠,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今,它经过精心的保护与活化,巧妙地融入了新场景、新业态、新企业,如同老树发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历史与未来的交错中,巴公房子在长江文明的宏大画卷上,镌刻下了独特的城脉印记。
10月28日,参加“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代表们,踏足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亲身感受城市更新所带来的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的完美交融。

假期日均10万人次游客打卡,共赴时光之约
朝向黎黄陂路的穹顶塔楼下,手持气球、鲜花的旅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每逢节假日,日均10万人次游客穿梭其间,仿佛穿越时空,窥见了那个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繁华年代。
万里茶道上,巴公房子是不可或缺的地标之一。1910年,它拔地而起,成为汉口最大的高等公寓楼,楼主正是俄国茶商之首——巴诺夫兄弟。彼时,中国茶叶出口占据世界茶叶市场的86%,而由汉口输出的茶叶更是占国内出口茶叶的60%,万里茶道经汉口贯通欧亚,书写着一段段辉煌的贸易传奇。

2021年,逾百岁的巴公房子迎来了修葺翻新的契机。2023年,“巴公房子保护修缮项目”更是荣获柏林设计奖建筑类银奖,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
2024年,巴公房子修缮一新,华丽转身成为巴公邸酒店。酒店共有45间客房,以套房为主,每间客房的布局都独具匠心,力求保持建筑的原貌。酒店的吊灯、壁炉柜、石膏线以及拱形门窗,巧妙地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风情。
酒店还配套有万里茶道展览馆,运用科技手段,生动讲述巴诺夫兄弟与巴公房子的万里茶道故事。住进这幢百年洋房,游客们可以尽情重温万里茶道的繁荣盛景,感受东方茶港的昔日荣光。
据介绍,巴公房子的墙面修复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最大程度还原了清水墙的本色。每块红砖都经过手工剥离、清缝、拼色做旧等工序,80余位工匠花费近一年时间精心打造,才呈现出如今这般古朴而又不失韵味的面貌。
今天,巴公房子以时尚的姿态,热情地拥抱着来自四海八方的宾朋。
老房子“绽放”消费新业态,焕发新生机
漫步在黎黄陂路上,感受着老汉口的独特风情,在老洋房里的咖啡馆中消磨时光,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平和打包厂里,楼道间、廊桥上、圆窗前,每一处都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地点,随手一拍便是工业风的时尚大片;去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等著名红色旧址,循着先辈们的足迹前行,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市民游客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过往与现代在这里交织碰撞,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这里汇聚了6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9处优秀历史建筑、18处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的里份,以及超过50%的红色场馆和红色遗迹,武汉特有的城市历史记忆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与传承。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之下,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老房子们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设计师们巧妙地将这些百年老建筑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些“空间再造”项目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历史肌理,更让它们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咸安坊入驻首店品牌数量达79家,占比高达81%,远超国内商业体水平;吉庆街三期“通城印巷”则汇聚了中式调酒、跳舞俱乐部等“新夜态”,以“音乐+潮玩”为核心点亮夜经济……伴随着文化旅游功能的不断提升,更加新潮的生活方式、更为丰富的消费业态正在这里加码升级,为市民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3A景区)全域客流量约394.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1%,客流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成为“顶流”的武汉老房子们,正续写着它们的新传奇,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