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40年8月,冯运修梦中惊醒!院外脚步声诡异,他急去烧机密文件,墙头突现黑影,

1940年8月,冯运修梦中惊醒!院外脚步声诡异,他急去烧机密文件,墙头突现黑影,他连开三枪。“扑通” 一声,黑影倒地。 这精准枪法,是靠姨夫齐燮元得来的。齐燮元时任伪华北绥靖总署督办,是华北伪军头号人物。 “运修眼神准,学枪是块料。” 齐燮元常说这话,默许他以 “打猎” 为名出入军营。没人知道,1921 年出生的天津中日中学学生冯运修,藏着秘密。 1937 年平津沦陷,冯运修瞒着姨夫加入抗日杀奸团,化名 “史山风” 当行动组骨干。“日本人把同胞当靶子,我这枪不能只打兔子。” 他对组长李振英说,语气透着 17 岁少有的沉重。 这支让日伪害怕的组织,有不少 “名门少年”。1937 年冬,天津青年救亡联合会骨干组建抗日杀奸团,团训 “抗日杀奸,复仇雪耻,同心一德,克敌致果” 刻在宣誓词里。 成员平均 17 岁,多来自贝满女中、育英中学等名校。伪满总理郑孝胥之孙郑统万、孙连仲之女孙惠书、达仁堂大小姐乐倩文都在其中。 他们本该读书玩耍,却因山河破碎扛起锄奸重任。冯运修的住所是重要据点,厨房夹层藏着 3 支左轮枪、28 发子弹和一台电报机,陪他完成多次任务。 1939 年,伪商会会长冷家骥成了抗团目标。七七事变后他投靠日军,逼商户 “献金”,害不少店主家破人亡。 “扮成公务人员拜访,找机会近距离开枪。” 李振英布置任务时叮嘱 “看清目标”。冯运修穿借来的中山装,敲开冷家大门。 门缝刚开半尺,他立刻开枪。屋内人倒地时,他才看清是中年妇女。“不好!” 他转身就跑,身后家丁呼喊,子弹擦耳而过。 第二天见报 “冷太太遇刺身亡”,冯运修攥紧报纸对李振英说:“汉奸帮凶也该死,下次必瞄准冷家骥。” 这份狠劲让他成了抗团可靠枪手。 1940 年 7 月,任务来了:刺杀日伪 “第一笔杆子” 吴菊痴。他曾为程砚秋编剧,日军占领北平后任伪《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天天在报上美化侵略。 7 月 7 日是卢沟桥事变三周年,日军在中山公园办 “圣战庆祝会”,吴菊痴是主办人之一。“会场人多,等他散场动手。” 李振英和冯运修分组,另一组刘永康、叶于良负责制裁汉奸陈辋子。 庆祝会结束,吴菊痴和女记者白洁如坐黄包车赴宴。冯运修骑自行车跟上,“掌心雷” 已上膛。 南新华街土地祠门口出现机会。送葬队伍经过,鞭炮声不断,吴菊痴的黄包车被迫停下。 “就是现在!” 李振英低声示意。冯运修猛蹬自行车贴近车侧,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左耳上方连开两枪,枪声被鞭炮盖住。 他没停留,拐进小巷消失。当天傍晚,伪警局报告:吴菊痴脑部中弹,送医途中死亡。 白洁如审讯时只记得 “瘦小青年,动作快”。她不知道,这青年半年前还参与火烧天津中原公司,那是抗团反击日货倾销的行动。 吴菊痴的死惹恼了日伪。日军华北特高课联合北平宪兵队,从伪满洲国调警察 —— 他们知道北平伪警局有抗团眼线。 1940 年 8 月 7 日凌晨,冯运修整理电报密码时,院门突然被撞开。“烧文件!” 他刚点燃,就听见父亲冯愰喊:“运修,他们抓了我和你弟弟!” 冯运修握枪躲在厨房门后,看见伪警局特务科科长袁规,把父亲推在前面当挡箭牌。“出来投降就饶你家人!” 袁规语气得意。 冯运修没犹豫,抬手一枪击中袁规颈部。袁规惨叫倒地,虽被救活却留残疾。 墙头上很快爬满日伪军,机枪扫射厨房。冯运修靠墙还击,子弹溅起砖屑,他摸枪膛只剩最后一发子弹。 “抗团名单不能落他们手里!” 他看了眼炉膛没烧尽的纸片,又望向窗外 —— 那里曾有他的辅仁大学录取通知书,9 月入学的日子再也等不到。 日军枪声突然停了,有人喊 “抓活的” 冲进来。只见 21 岁的他左手持枪,右手中弹,胸口满是鲜血,已没了气息。最后一发子弹,他留给了自己。 冯运修没烧干净的文件里,藏着北平抗团成员名单。短短几天,李振英、刘永康等数十人被捕,关进炮局胡同监狱。 日军判决残酷:李振英、刘永康无期徒刑,纪澍仁等判 5 年。18 岁的纪澍仁狱中生病无药,很快去世。李振英被折磨得精神分裂,1945 年抗战胜利才获自由。 天津抗团也遭重创。领导人被捕后,这个曾刺杀程锡庚、火烧日货仓库的组织最终解散。1946 年春,幸存者在重庆开会,决定彻底解散抗团,约定 “永不以抗团名义行事”,锄奸岁月成了心底秘密。 梁启超说 “少年强则国强”,抗日杀奸团的少年们用生命证明了这话。他们本是富家子弟,却在民族危亡时持枪,用稚嫩肩膀担起责任。 冯运修留在墙上的弹孔早已消失,但纪澍仁、王士敏、王甦新等 20 岁上下牺牲的少年,名字不该被忘。 正是这些 “少年枪手” 的热血,在黑暗中点燃了不灭火种。1940 年 8 月 8 日夜,冯运修在中央医院停止呼吸,永远留在了那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