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全文公布,中国新一轮大转型启航。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显示,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定调比以往更加严峻。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在12个重点任务领域保持一致,但顺序有所调整:现代产业体系从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对外开放从第九位升至第五位,绿色发展则略有后移。
新增表述包括"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等。
经济增长目标预计延续"十四五"定性表述为主的方式,但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隐含“十五五”期间名义GDP增速可能需要不低于4.8%。区域发展部分首次强调"四大战略叠加效应",并将"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单独列出,体现对海洋经济的战略重视。
我的看法,“十五五”规划呈现五大核心转向:
1、产业定位由"规模扩张"转向"质效优先","三化"方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明确产业升级路径,"五大强国"目标新增“航天强国”反映了前沿领域突破决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取代"基本稳定"预示产业结构性调整加速;
2、创新驱动从"跟跑并跑"转向"原始引领","新质生产力"被提升至核心位置,强调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数字中国重新归类至创新板块,反映技术自主的紧迫性提升;
3、内需战略从"总量扩张"转向"供需协同","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取代单向的"供给创造需求","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并重指向教育、社保等人力资本领域;
4、开放模式从"要素流动"转向"制度对接","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自主开放"彰显战略主动性,"双向投资合作"标志从引资到全球资源整合的跃升;
5、治理逻辑从"单项突破"转向"系统推进","四大战略叠加效应"要求区域、城乡、产业政策协同,而"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则预示收入分配改革将从结果公平向机会公平延伸。
未来五年,国家意志的影响,将无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