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大陆要清醒了。台湾只要有马英九,朱立伦,洪秀珠,想实现和平统一,门都没有。这

中国大陆要清醒了。台湾只要有马英九,朱立伦,洪秀珠,想实现和平统一,门都没有。这三个人的骨子里就是想借中国大陆发展致富,借台湾之地搞自由独立,这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理念。 两岸统一的大门明明开着,为什么总有人用经济这把钥匙锁得死死的?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这些国民党大佬,嘴上喊和平,手里却紧攥着“独立”那点小算盘。他们借大陆市场发财,借台湾地盘搞自治,这骨子里的把戏,能让和平统一成真吗? 新世纪以来,大陆一直坚持和平发展路线,推动两岸经济融合。1992年香港会谈确立共识基础,此后大陆出台多项惠台措施。2008年两岸直航开通,货物和人员往来增多。台湾水果和电子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大陆市场,台湾企业从中获益。大陆的诚意摆在那儿,就是想通过经济拉近距离,筑牢统一基础。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历史事实,谁也抹不掉。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早收清单覆盖台湾数百项产品,关税豁免让贸易顺差快速攀升。两年内,台湾对大陆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台湾石化、机械和农产品企业订单满满,经济复苏明显。这本是两岸互利的好事,大陆开放市场,欢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红利。谁知这份协议在某些人手里,成了单向提款机,只取经济好处,不谈政治责任。 大陆的政策一贯以民族大义为先,多次强调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两岸高层互访增多,青年交流项目启动,学生们在校园里讨论文化共通。这些经济成果,本该成为政治互信的桥梁,推动和平统一进程。可惜,国民党某些领导人总在关键处打滑,只顾眼前小利。 马英九上台后,主推ECFA成为两岸互动支柱。他公开强调协议能避免台湾经济边缘化,实际操作中却对统一议题避而不谈。执政期间,重申不统不独不武的定位,这套说辞表面维持稳定,实则冻结深层对话。两岸高层会晤虽有,他总把焦点锁在经济场合,从不触及核心框架。国民党内部以此为卖点,选举时反复宣传贸易数据,民众点头认可实惠,却忽略统一大义。 大陆释放的善意巨大,惠台措施层层加码。台湾观光客涌入大陆,农产品贸易兴起。这些举措体现对同胞的深厚情谊。可马英九的做法,让经济热政治冷的怪圈形成。台湾企业依赖大陆市场,却不愿深耕认同,年轻人间交流增多,心结却难解。统一进程因此延宕,台独势力乘机滋生。 朱立伦接棒国民党主席后,延续这条经济导向路子。2015年,他访问大陆,提出加强农产品和半导体供应链对接。会见中,强调经贸蓝图,听起来冠冕堂皇。回台后,却反复宣扬台湾主体性,推动教育改革,调整两岸历史教材,突出岛内视角。年轻人课堂上讨论渐趋疏离,文化认同拉开距离。 国民党集会上,朱立伦高呼主体意识,党内干部附和。这一套一手抓经济合作,一手划清文化界限,让两岸关系扑朔迷离。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欢迎深化交流,可朱立伦的回应总在边缘游走。台湾企业家频繁往返,洽谈订单眉飞色舞,国民党以此拉票。可政治上,他们回避共识,经济依存加深,互信却越来越薄。 洪秀柱短暂掌舵国民党时,表面高调,实际迂回。2015年,她抛出一中同表概念,要求两岸共同表述一个中国,承认对等地位。这与大陆原则有本质区别。她推动经济协议积极,却在统一问题上含糊其辞。访问大陆时,强调和平协议,焦点仍锁在经济对接。 党内会议中,她阐述框架草图,强调经济必要性。国民党初选期间,反复提及机遇,政策却停留概念层面。她的举动虽有喊统一口号,却总在关键处玩文字游戏。两岸论坛上,提及协议,却绕开一中细节。这三人轮番操作,将ECFA打造成台湾金矿,企业主在商会宴席庆祝,财源滚滚。 可每到统一核心,他们要么回避,要么绕弯。马英九的维持现状,朱立伦的主体强调,洪秀柱的同表表述,皆避开实质共识。两岸经济融合深了,政治对话却停滞。台湾内部形成只取不还的心态,企业依赖大陆,却筑起壁垒。统一黄金时机消磨,台独土壤肥沃起来。 大陆对台态度一贯稳健,过去模糊空间渐趋收紧。两岸关系需回归正道,摒弃小聪明,注入政治担当。国民党若真心维护中华民系,就应直面一中原则,推动实质对话。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和平统一是必然,只有携手破除隔阂,共创繁荣。 这种只谈经济回避政治的路,走不通。真正的统一,需要坦诚勇气,不是精于算计的经济把戏。大陆的善意不会变,惠台政策继续加码。台湾民众看在眼里,早晚明白谁在为他们着想。国民党这些领导人,骨子里那点借大陆致富、搞台湾自治的理念,挡不住历史潮流。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谁也逆转不了。马英九他们这套老把戏,早该醒醒。经济红利是共享的,政治责任不能推。大陆大门敞开,等着台湾同胞回家。统一后,大家一起奔小康,才是正道。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3
2025-10-30 20:09
台湾不打不相识
一点零七
一点零七 3
2025-10-30 20:17
还在幻想承认中华民国,做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