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峻闹场还踹桌!傅崐萁轰“民主之耻” 要警察逮捕“现行犯” 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与蓝委郑天财27日在光复乡举办“花灾后重建条例座谈会”,但期间花莲议长张峻带人走进会场,张峻边走边喊“为什么没有通知?”并脚踹傅崐萁的桌子、出手推傅,场面火爆。 傅崐萁办公室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他们立即指出开会通知早已通过乡镇村里长系统发放给所有灾民。由于场地容量有限,主办方还特意请村里长提前统计参会人数。这套说辞直接把张峻定位成明知故闹的破坏分子。 张峻团队的操作确实充满戏剧性。他们在事发前一天就在群组里嚷嚷没接到开会通知。第二天直接带领大批人马到场外叫嚣。主办方提出可以让张峻带五名代表进场参与的折中方案,却遭到完全无视。 这场闹剧背后的灾情数据令人揪心。花莲光复乡因堰塞湖洪灾已造成17人死亡7人失联。灾民们急需实质援助而非政治表演。然而政治人物却选择在重建座谈会上演全武行。 傅崐萁的“民主之耻”定性迅速引发共鸣。他当场要求警方逮捕现行犯的举动,将事件性质从普通冲突升级为法治问题。这种应对策略明显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占据道德制高点。 张峻本人的受灾者身份让局面更加复杂。这位议长家住光复乡,家中至今堆满洪水带来的污泥。他在灾情考察时曾当面告诉赖清德副手萧美琴,街上仍是一团乱。这种双重身份使其行为更具争议性。 国民党内部的花莲矛盾早已不是秘密。花莲县党部曾以“排黑条款”为由不予张峻议员提名。这种党内斗争在灾后特殊时期被彻底激化。傅崐萁作为区域“立委”与地方议长的权力博弈浮出水面。 灾民成为这场政治秀的最大受害者。有灾民坦言除了食物什么都缺,缺人缺机具更缺心灵支持。当政治人物在会场踢桌推搡时,真正的受灾者仍在泥泞中挣扎求生。 民进党当局的应对同样备受质疑。卓荣泰带队考察灾情时与傅崐萁爆发言语冲突后竟转身走人。这种官僚作风与“铲子超人”民间志愿者的热心形成鲜明对比。 网络直播放大了事件的破坏力。傅崐萁办公室特别强调张峻的暴力言行被全网目睹。这种即时传播的视觉冲击对国民党形象造成二次伤害。 警察系统的处境变得微妙。傅崐萁当场要求逮捕现行犯的做法,将执法部门拖入政治漩涡。是否采取强制措施关系到事件后续发酵方向。 灾后重建的紧迫性被政治争斗淹没。花莲灾民表示他们不知道找谁帮忙。当权斗成为主旋律,民生诉求反而沦为背景板。 这场冲突预示国民党内部权力重组。傅崐萁完成党内登记争取“立委”连任时几无对手。而张峻背后站着议长势力的支持。两股地方势力的碰撞难以避免。 民进党当局的冷漠态度加剧混乱。赖清德勘灾时问灾民“脸怎么黑黑的”引发批评。这种官僚作风与民间自救力量形成巨大反差。 “铲子超人”现象提供另一种视角。上万民众自发前往花莲清淤的善举。民间温暖与政治冷暴力的对比发人深省。 事件背后的花莲政治版图值得玩味。傅崐萁妻子徐榛蔚担任花莲县长却遭质疑不在岛内。张峻作为地方议长与“立委”的权力边界日益模糊。 国民党中央的调解能力面临考验。洪秀柱当年处理花莲议长赖进坤违纪案时曾表示“挥泪斩马谡”。当前领导层能否有效止血仍是未知数。 灾后重建条例座谈会的本意是解决问题。傅崐萁与郑天财举办该会议旨在收集民意推动立法。然而政治人物的肢体冲突让民生议题再度失焦。 这场闹剧最终伤害的是民主政治本身。当民意代表在公共场合动粗,当权斗压倒民生,普通民众对制度的信任势必流失。重建家园需要合作而非对抗,需要务实而非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