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在贸易上搞小动作,对中国纺织品加税、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没针锋相对,是因为当时咱们正忙着搞改革开放,想靠外贸攒点家底,不想跟最大经济体闹僵。 那时候中国对美出口的大多是袜子、玩具这些低附加值商品,美国市场对咱们很重要,所以就算吃点亏,也没跟美国撕破脸。 但这不是软,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跟日本韩国那种被美国军事绑定、经济上不敢说“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日本当年广场协议后,经济被美国按着头剪羊毛,也只能默默认了;韩国三星再牛,美国要查它、罚它,也只能乖乖配合。 中国可不一样,咱们从不是谁的附庸,就算忍,也是有底线的,这底线就是国家核心利益,碰了就没商量。 后来美国越来越过分,从贸易战升级到科技封锁,还在台海、南海搞事,这时候中国再忍,就不是克制了,是对国家利益不负责。 就说科技领域,美国先是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断了芯片供应,后来干脆连给华为做代工的企业都要管,甚至想把中国整个半导体产业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这时候中国能忍吗?肯定不能。华为开始全力搞自主研发,从鸿蒙系统到麒麟芯片,一步步突破;国家也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各地的晶圆厂建了起来,虽然过程难,但至少没让美国把路堵死。 要是像日本当年那样忍了,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可能就真的被卡脖子了,以后在全球科技竞争里,永远只能跟在美国后面跑。 再看台海问题,这是中国最核心的利益,没有之一。美国一边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边又给台湾卖武器,还派议员窜访台湾,搞“以台制华”那套。 以前中国可能只是通过外交抗议、军事演习来表达态度,现在不一样了,美国军舰过台湾海峡,中国海军直接抵近监视,甚至进行针对性的军事演练;美国议员窜访,中国战机直接穿越所谓的“海峡中线”,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美国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 这时候中国不忍了,不是突然变强硬,是美国已经快把中国的底线踩破了。 法国德国为啥对美国妥协多?因为他们跟美国在军事上是北约盟友,经济上也深度绑定,很多事不得不看美国脸色。 比如美国要搞针对中国的“芯片四方联盟”,德国的博世、法国的意法半导体虽然不情愿,但也不敢完全得罪美国。 可中国不一样,咱们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军事力量也足够保护自己,没必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中国忍了几十年,是为了攒实力,现在实力够了,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处处迁就美国。 美国总觉得中国会一直忍下去,是因为他们没搞懂中国的逻辑。中国的逻辑从来不是“忍”或者“不忍”二选一,而是“该不该忍”。 该忍的时候,比如为了争取发展时间,为了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中国会克制;不该忍的时候,比如核心利益被侵犯,国家发展被卡脖子,中国肯定会站出来反击。 后来美国又想在科技上孤立中国,中国就开始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加强跟其他国家的合作,比如跟欧洲的企业合作搞5G,跟东南亚国家合作建工厂,打破美国的封锁。 这些都不是中国突然“不忍”了,是美国的行为超出了中国可以容忍的范围。 美国还总把中国的“忍”当成软弱,觉得中国不敢跟美国对抗,可他们忘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怕过谁。 抗日战争打了14年,那么难的时候都没投降;抗美援朝,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中国照样敢出兵,而且打赢了。 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前强多了,更不可能怕美国。 中国不主动挑事,但也不怕事,美国要是一直把中国的克制当成可以随意挑衅的理由,继续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试探中国的底线,那中美之间的风险确实会增加。 不是中国想跟美国打,是美国的行为把局势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比如美国最近在南海频繁搞军事演习,还联合菲律宾、日本在南海搞所谓的“联合巡航”,甚至派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这都是在挑衅中国的主权。 中国海军现在会直接派出舰艇和战机进行跟踪监视,必要的时候还会进行驱离,这种近距离的接触,稍微有点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冲突。 美国要是还不收敛,继续在南海、台海这些敏感地区搞事,那中美之间真的有可能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 中国忍了几十年,不是没脾气,是不想把精力浪费在没必要的对抗上,可美国要是非要逼中国,那中国也只能奉陪到底。 日本韩国怕美国,是因为他们离不开美国的军事保护;法国德国对美国妥协,是因为他们在经济和安全上依赖美国。 中国不一样,咱们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全球合作伙伴,就算跟美国闹僵,也能保持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