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里。可一退休,却厚着脸皮跑回中国想捞金,这“双面人”操作,简直绝了!   那时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刚加快,华为想进美国市场,骆家辉在公开场合直接给美国政府递话,说华为的设备“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明里暗里给华为设障碍。   不光针对企业,他还在各种敏感议题上挑事。每次中美经贸谈判,他都摆出强硬姿态,张口闭口要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可自己却拿着美国的标准对中国指手画脚。   有次在上海参加论坛,有中国企业家问他能不能放宽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限制,他当场翻了脸,说“这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底线,不可能让步”,那傲慢的劲儿,完全没了当初坐经济舱时的“接地气”。   更让人不齿的是,他还借着驻华大使的身份,到处搜集中国的经济数据和行业信息,转头就传给美国商务部。   当时有媒体报道,他曾私下会见十几个美国在华企业高管,让他们把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汇总给他,然后拿着这些材料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当筹码,逼中国让步。   那几年,中美之间好几次贸易摩擦,背后都有他在推波助澜。   中国当时对稀土出口实施合理管控,他立马跳出来反对,说中国“搞贸易保护”,还联合美国几个州的议员,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非要逼中国放开稀土出口。   可他心里门儿清,美国自己也对稀土开采有严格限制,却要求中国无限制供应,这种双重标准,他演得一点不脸红。   2014年他卸任驻华大使的时候,还撂下一句狠话,说“中国要是不改变贸易政策,中美之间的摩擦只会越来越多”,那姿态,仿佛中国做什么都是错的。   谁能想到,这话说完没几年,他就把自己当初的“硬气”抛到九霄云外,一门心思要回中国捞金。   2017年,他以“私人身份”来中国,参加了好几个商业论坛,台上一口一个“我了解中国市场”“我能帮中美企业搭建桥梁”,活脱脱一副商人嘴脸。   那时候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正在崛起,他就盯上了这块肥肉,主动联系国内几家新能源车企,说自己能帮他们对接美国的技术和资本,条件是要拿高额的咨询费。   有知情人透露,他给某车企报的咨询费,一年就要200万美元,还要求享受VIP待遇,出差必须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   可当初他当大使的时候,还曾批评中国车企“技术落后,靠模仿美国企业发展”,现在为了钱,倒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除了盯新能源,他还把主意打到了教育领域。   他联合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在中国搞了个“中美教育交流项目”,号称能帮中国学生“轻松申请美国名校”,收的学费比同类项目贵出一倍多。   有家长交了钱才发现,所谓的“名校资源”根本是虚的,对接的都是美国排名靠后的学校,想退钱的时候,骆家辉早就拿了提成溜回美国,把烂摊子甩给合作方。   更讽刺的是,2020年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变本加厉,骆家辉又开始在媒体上“刷存在感”。   他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又把当初当大使的那套拿出来,说“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对美国构成挑战”,还建议美国政府“加大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制裁力度”。   可转头,他又通过中间人联系国内某芯片设计公司,说自己能帮他们绕过美国的制裁,拿到关键零部件,前提是要抽成15%的利润。   这种一边喊着要打压中国企业,一边又想从中国企业身上捞钱的操作,把“双面人”的本质暴露得淋漓尽致。   去年,他又跑到中国香港,参加了一个所谓的“中美经贸合作峰会”,会上大谈“中美应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还说自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可台下的人都记得,他当驻华大使时,是怎么处处给中国设卡,怎么阻挠中美企业合作的。   有记者当场问他,“您现在说要推动中美合作,可您当年在任时为什么要处处针对中国企业?”他当场脸就白了,支支吾吾半天,说“那是当时的工作需要,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这种把“工作需要”当借口,把捞钱当目的的说法,谁听了都觉得可笑。   其实骆家辉的心思一点都不难猜,当大使的时候,他要靠对中国强硬来讨好美国政府,保住自己的职位,还能捞取政治资本。   退休之后,没了官职傍身,就想着利用自己曾经驻华大使的身份,在中国市场榨取利益,毕竟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随便捞一笔都比他在美国拿退休金强。   可他忘了,中国人最反感的就是这种两面三刀的人。   他之前联系的几家中国企业,后来都拒绝了和他合作,有企业负责人直接说“我们宁愿找真心想合作的伙伴,也不会跟一个随时可能变脸的人打交道”。   他搞的那个教育项目,后来因为投诉太多,被相关部门调查,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亏了不少钱。   现在的骆家辉,在美国政坛早就没了当年的影响力,想回中国捞金又处处碰壁,处境尴尬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