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月25日,这事儿看一次眼睛酸一次!沈阳的支大哥带着1650个苹果往丹东烈士陵

10月25日,这事儿看一次眼睛酸一次!沈阳的支大哥带着1650个苹果往丹东烈士陵园,蹲在墓碑前一个个摆整齐,就为圆个念想当年上甘岭的战士们8个人分一个苹果,如今条件好了,每个人都管够。 [微风] 深秋的丹东烈士陵园格外安静,一位从沈阳赶来的中年男子正蹲在墓碑前,从铺着软布的泡沫箱中取出苹果,一一摆放在烈士墓前,他姓支,这已是他连续第五年驱车四百多公里前来,为安葬于此的165位上甘岭战役烈士送上红透的苹果,每人十个,共计一千六百五十个。   支大哥的父亲曾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在战场担任后勤兵,老人生前最常提起的,就是上甘岭战役中那个关于苹果的故事,当时坑道内断水断粮,运输员冒死送来一筐苹果,最终只有一个送到了战士手中,八名战士传递一圈,谁都不舍得咬一口,最后让给了伤势最重的战友,2018年父亲去世前,仍念念不忘那些战士和那个苹果,支大哥从此将这份牵挂扛在了肩上。   每年苹果成熟时节,他都会提前半个月开始准备,不去超市采购,而是专门前往郊区果园,亲手挑选每一个苹果要红透的,表皮完好,大小均匀,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选好的苹果用软纸仔细包裹,分层码放在铺着软布的泡沫箱里,从沈阳到丹东的路程,他开着自己的面包车格外谨慎,平时三小时的车程往往要花上四小时,只为确保每一个苹果完好无损。   支大哥查阅资料得知,丹东烈士陵园安葬着165位上甘岭战役的烈士,他精心计算,要让每位烈士都能“吃”上足够的苹果,在陵园,他会先擦拭墓碑前的石台,然后蹲着或跪着,花费两个多小时将苹果整齐摆放,每放一个,都会轻声告知烈士们今年的苹果送到了,很甜,请他们多吃几个,遇到刻有名字的墓碑,他会特意念出烈士的名字。   有人问起他这么做的缘由,支大哥的回答简单朴实,他说父亲当年没给战士们送够苹果,现在他要替父亲完成这个心愿,如今生活好了,苹果管够,不能让烈士们再惦记,令他欣慰的是,去年有位退伍兵听闻他的故事,主动前来帮忙,支大哥觉得,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苹果就没有白送 “看完眼泪真绷不住了!支大哥这份心比金子还珍贵,1650个苹果背后是165份敬重,老一辈人不懂花里胡哨的话,就用最笨的办法表达心意,这种实在劲儿太戳心了。” “我爷爷也是抗美援朝老兵,去年走了,支大哥让我想起他常说的“现在苹果随便吃,可当年 坑道里舔石头解渴的日子不能忘。” “注意到支大哥挑苹果要红透、无磕碰,路上开慢车防颠簸这些细节说明他不是作秀,是真心把烈士当亲人对待。现在多少人扫墓都敷衍,他却坚持五年,佩服!” “本来算好825个,非要加倍带1650个,就为怕无名烈士吃不到,这种“宁可多带不能少给”恰恰是对历史最温柔的较真。” “两个多小时跪着摆苹果,念名字、擦墓碑,比某些形式主义的纪念活动动人多了。希望陵园能设个固定摆放点,让支大哥别这么辛苦。” “去年有退伍兵帮忙,说明这件事在感染更多人,如果各地烈士陵园都能发起“代烈士亲人献花”的活动,我相信很多人愿意参与。” 你们身边是否也有这种“用笨办法传承历史”的普通人?或者你觉得还有什么方式能让年轻人更主动了解烈士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或建议! 信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