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微风]秦安:美两架战机相继坠入南海,其尼米兹号航母末日行名副其实,为什么会这样

[微风]秦安:美两架战机相继坠入南海,其尼米兹号航母末日行名副其实,为什么会这样? 十月的确是个转折点!中国反对霸权的战略反攻,从国庆期间稀土管制开始了。尽管周末中美达成了协议,但我们必须做好特朗普再次翻脸的准备。而美国人民,需要认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不要主次不分。 美国海军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就在大家还在讨论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南海的所谓“自由航行”时,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先是十月份,一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南海执行任务后,准备降落在航母上时出了事故,飞行员弹射逃生。 没过多久,同一支航母编队里的一架MV-22鱼鹰运输机又在澳大利亚附近训练时坠毁。短短时间内,两架先进战机接连出事,这让那艘已经服役快半个世纪的尼米兹号航母,其所谓的“末日行”听起来更像是一句谶语。很多人会问,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水”? 把这两起事故简单归结为“意外”或者“机械故障”,那就太表面了。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全球霸权体系正在被过度拉伸,以至于濒临断裂的真实写照。尼米兹号这艘核动力航母,就像一个被派去镇守四面八方的老警察,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但老板还指望着它能到处跑,摆出威风凛凛的样子。 从波斯湾到东海,再到南海,航程拉得极长,舰载机的起降频率高得吓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连轴转,身心俱疲。这种高强度的部署,对装备的损耗是巨大的,对人的考验更是达到了极限。 当硬件的疲劳和软件的疲惫叠加在一起,事故的发生就不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这就像一辆跑了五十万公里的老车,你非要让它天天上高速飙车,不出问题才怪。 而就在美国航母在南海疲于奔命的时候,另一条战线上的变化,可能更具决定性。十月,确实是一个不寻常的转折点。中国在这个时间点,宣布对石墨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石墨这东西,听起来不起眼,但它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核反应堆、甚至一些高科技武器的关键材料。 这一手,看似无声无息,却比在南海多派几艘军舰要厉害得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用自己手中的牌,以一种非军事的方式,进行战略反攻。 过去,我们总说美国用芯片卡我们脖子,现在,我们在关键矿产资源上,同样能让对方感到切肤之痛。这是一种全新的博弈方式,比的是谁的产业链更完整,谁的资源更多,谁的后手更足。 这种变化,让华盛顿的一些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他们习惯了用军事优势和金融霸权来解决问题,突然发现对手不按这个套路出牌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很滑稽的现象:一边是军方在南海秀肌肉,制造紧张气氛;另一边是经济代表团急着来中国谈合作,生怕失去中国市场。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华政策,恰恰说明了他们内心的慌乱。周末的时候,中美双方又达成了某种协议,气氛似乎有所缓和。但这种协议的含金量有多高呢? 看看前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就知道了,他随时可能再次翻脸,把之前的承诺一笔勾销。这种政策上的不可预测性,本身就是美国霸权衰落的一个标志。一个连自己下一任总统会做什么都无法预测的国家,它的信用和威慑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说到底,秦安提出的那个问题非常关键:美国人民需要认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现在美国政坛上上下下,似乎都把中国当成了自己所有问题的“外因”。工厂倒闭了,怪中国;技术落后了,怪中国;甚至连社会治安不好,都能扯到中国头上。这种思维方式,是在刻意回避真正的“内因”。 美国的问题,根源在自己内部。几十年来的去工业化,导致产业空心化,大量蓝领工人失业;金融资本过度膨胀,只顾着在资本市场里空手套白狼,不愿再投资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年久失修,连火车脱轨都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无休止的政治内斗和社会撕裂,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是美国自己造成的? 尼米兹号航母上的事故,就是这些“内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一个连自己最顶尖的武器装备都维护不好,事故频发的国家,怎么可能有精力去领导世界? 它更像是一个患上了“帝国过度伸展综合征”的病人,明明已经体力不支,却还要硬撑着在全球各地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结果只能是漏洞百出,疲于奔命。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个外部变量,它加速了这个过程的显现,但绝不是问题的根源。如果美国不能正视自己的内部问题,不能解决产业空心化、社会分裂这些根本性的顽疾,那么无论中国做什么,无论把谁当成对手,它的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场大国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经济、科技、资源和制度的全方位较量。当美国还在纠结于下一艘航母要不要用电磁弹射的时候,中国已经在思考如何用一张小小的石墨出口许可证来影响全球产业链。 这背后,是两种不同发展思路和战略耐心的比拼。那么,这真的是一场不可逆转的衰落吗?美国还有机会正视自己的“内因”吗?或者说,当一个大国的霸权惯性撞上另一大国的崛起现实时,冲突是否真的不可避免?这盘棋,下一步该怎么走,恐怕不只是华盛顿和北京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