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投降认输或者是完全打不动了,对世界对中国都是最好的结局。 好些年前,我就认为不该对中美脱钩存有幻想,可即便现在仍有不少人心存幻想。他们以为,只要中国对美国进行妥协和退让,那中美脱钩便有可能不会发生。 可恰恰相反的是,中国越是坚决进行斗争和抵抗,中美才越有可能不脱钩。按理来说,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都受益,而中美两个国家受益最大,不脱钩才是最佳选择。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甚至有点“反常识”。毕竟,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谁也不想天天剑拔弩张。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所谓的“脱钩”,从一开始就不是中国主动选择的,而是美国单方面强加给中国的。 它不是一场经济纠纷,而是一场地缘政治的打压,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维持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面对这种局面,妥协和退让真的有用吗? 这就像在校园里遇到一个恶霸,他看你不顺眼,天天找你麻烦。你今天把零花钱给他,他明天就要你的午餐;你明天把午餐给他,他后天就要你替他写作业。 你的退让,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对方得寸进尺的欲望。只有当你鼓起勇气,狠狠地回击一次,让他知道欺负你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他才会重新掂量,甚至绕着你走。 中美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美国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就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判断:中国为了保住经济,一定会选择妥协,会吞下苦果。 然而,这几年的博弈下来,中国的表现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就对等反制;美国制裁华为,中国就倾全国之力搞芯片自主研发;美国想在南海搞事,中国的军舰就常态巡航。 这种坚决的斗争姿态,反而让美国自己感到了疼痛。美国的农民失去了巨大的大豆市场,美国的芯片企业失去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的消费者不得不为加征的关税买单。 当“脱钩”的成本高到美国自己都难以承受时,他们才会被迫回到谈判桌前,才会认真考虑“不脱钩”的可能性。所以,不是斗争导致了脱钩,恰恰是坚决的斗争,才让“不脱钩”有了一线生机。 那些心存幻想的人,没有看懂这场博弈的本质。他们以为这只是一场生意,谈不拢可以再谈。但他们忘了,在美国的精英眼里,这不是生意,是“王位”之争。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按照自己的模式实现了现代化,那将彻底颠覆西方几百年来建立的话语体系和优越感。 这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所以,无论中国怎么退让,只要中国的核心发展动力还在,只要中国还在高科技领域不断追赶,这种打压就不会停止。幻想通过退让来换取安宁,无异于与虎谋皮。 那么,为什么说“美国投降认输”是最好的结局呢?这里的“投降”,当然不是指军事上的,而是指美国战略上的“认输”。 即,美国最终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单方面主宰世界。当美国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霸权幻想,转而接受一个多极化、相互尊重的现实,世界才能真正迎来和平与稳定。到那时,中美关系才能从对抗走向真正的竞争与合作,全球化的蛋糕才能继续做大,而不是被人为地切得七零八落。 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迹象。美国一边喊着“去风险”,一边又派出一大堆企业高管来中国寻求合作;一边在军事上围堵中国,一边又不得不在气候变化、全球金融稳定等问题上与中国沟通。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状态,恰恰说明他们已经“打不动了”,但又拉不下脸承认。他们既想享受遏制中国带来的政治快感,又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这种纠结,本身就是一种衰落的体现。 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旧的规则正在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中国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放弃一切幻想,准备进行长期的斗争。 只有当你的拳头足够硬,你的腰杆足够直,对方才会真正把你当成平等的对手来尊重。当美国最终意识到,与中国合作比与中国对抗更符合其自身利益时,那才是中美关系真正拨云见日的一天,也是全世界都能松一口气的一天。 而那一天的到来,靠的不是妥协和乞求,而是不屈不挠的斗争和自身强大的实力。这个道理,简单,却也残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