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西北暖湿化未来将增强并持续东扩

🇨🇳千年尺度上西北地区气候经历了两次冷干和两次暖湿期. 过去2000年的温度变化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 分别为:[一R]公元0~600年和[二R]公元1350~1850年的两次寒冷期以及[三R]公元600~1400年和[四R]公元1850年以来的两次温暖期. 而干湿变化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但总体来看, 与温度变化基本对应, 即暖期对应湿期, 冷期对应干期. 📻因此, 过去2000年的冷暖与干湿可以粗略分为4个阶段, 即东汉-南北朝的冷干时期、隋唐两宋的暖湿期、明清冷干期以及公元1800年至今的暖湿期. 21世纪初开始西北暖湿化呈东扩增强特征. 21世纪初西北地区对全球增暖减缓也表现出了响应特征, 气温呈现出阶段性降低, 但近10年来又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降水尽管从1961~2020年长期趋势看, 西北西部增加, 东部减少, 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西北东部也开始增加, 而且增加趋势非常显著, 并发生了由减少到增加的转折性变化. 从西北整体来看,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也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此外, 西北地区的湿化趋势从时空来看是动态变化的, 降水西增东减的分界线自1971以来呈逐气候态时段东扩, 且到最近一个气候态时段(1991~2020年)已经东扩至西北全境, 即整个西北地区基本转为一致的变湿趋势.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年代降水湿润面积和湿润强度指数相限空间分布,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21世纪以来湿化呈增强趋势. 因此, 我们提出了21世纪以来西北地区湿化趋势的东扩增强特征。 🇨🇳暖湿化的形成机制我们可以大致分析:人类活动引起水分循环加快可能是造成西北地区近几十年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加快了地表蒸散发, 进而通过引起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使得降水再循环率明显增加。其次, 变暖和气溶胶的排放加速了高山冰川、积雪的融化, 同样通过加快地表蒸发,降水增加.西北暖湿化 暖湿化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地理 南北方温差 地理知识 华西秋雨 烂秋雨 你们那儿天气怎么样?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