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在安世半导体供应危机升级之际,发出强硬表态:因中方拒绝与荷兰官方就安世事件开展磋商,导致荷兰把控下的安世总部难以保障欧洲车企芯片供应,他直接呼吁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将这一产业链争端推向地缘政治风口。 这场危机的戏剧性远超预期:安世东莞工厂承担全球70%封测产能,中方10月实施出口管制后,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已计划停产高尔夫等核心车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生产限制倒计时”警告,而欧洲车企短期内无替代芯片可选。 但马克龙的呼吁立刻遭遇欧盟内部分裂,德国因汽车产业对华依赖持保留态度,匈牙利等国直接反对对抗,让“最严厉制裁”沦为政治口号。更讽刺的是,法国空客、核电产业80%依赖中国稀土精炼产品,自身却在推动《反胁迫工具法案》施压,尽显双标本质。 我认为针对法国的双标与长臂管辖,反制需精准有力:一是强化稀土管制,严格执行含0.1%中国稀土成分产品的出口审批,直击法国高端制造软肋;二是推动贸易结算升级,参考安世中国人民币结算模式,扩大法国农产品、奢侈品对华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例,目前欧洲车企人民币结算占比已飙至35%;三是实施对等贸易反制,暂停部分法国农产品输华认证,限制空客相关合作审批,倒逼其正视利益绑定。 中方的反制从非意气之争:安世中国已独立运营并稳定供货,华虹、士兰微等企业正加速替代产能建设,而欧盟稀土供应链短期内无法摆脱对华依赖,澳大利亚稀土冶炼厂2028年前难以投产。 这场博弈终将证明,单边制裁换不来供应链安全,唯有尊重市场规则与彼此核心利益,才能化解危机。 中国从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畏惧胁迫,对等反制的工具箱早已备好,任何双标行径终将付出应有代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