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作为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中国多年来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这些债券本质上就是美国政府开出的 “长期欠条”,承诺到期还本付息。但随着美国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偿债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利息支付变得拖沓,本金偿还更是遥遥无期。 此前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利息支出一项,每年就占到联邦财政收入的近五分之一,面对中国提出的部分债务提前偿还请求,美方只能以 “财政紧张” 为由拖延。 中国显然不想把资金困在这种 “难兑现的欠条” 里。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中国开始逐步减持美国国债,而转售给 “欠美国钱的国家” 就是其中一种灵活操作。 这些接手的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此前因进口美国农产品、能源等积累了不少对美债务,同时又面临美元储备不足的困境,就像阿根廷,去年就因为美元短缺,用人民币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27 亿美元债务,成为首个用人民币偿债的国家。 用人民币购买美债再抵债的流程,藏着多重便利。以某东南亚国家为例,该国欠美国 10 亿美元农产品货款,同时中国手里有等值的美国国债想转售。 这个国家直接通过跨境支付系统,用人民币向中国买下这批美债,随后拿着这些 “欠条” 与美国交涉,成功将 10 亿美元的对美债务一笔勾销。整个过程中,人民币成了核心支付工具,没有一分钱美元参与其中。 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全球 “去美元化” 的浪潮正在加速。美国频繁通过加息、印钞转嫁经济压力,让不少国家饱受美元汇率波动之苦。阿根廷就因为美元短缺,不仅用人民币偿债,还把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开放人民币储蓄账户;印度的石油企业也从去年六月开始,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越来越多国家发现,摆脱美元依赖能减少汇率风险,而人民币正是重要的替代选项。 美国对此显然有些被动。以往美元作为 “世界货币”,全球债务结算几乎都绕不开它,美国能通过印钞、加息轻松收割全球财富。但这次债务置换绕开美元后,美国失去了汇率操控的主动权,更让美元的结算地位受到冲击。有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十年前的 72% 降至如今的 58%,而人民币占比则从 1% 升至 3.5%,虽然仍有差距,但增长势头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操作正在形成连锁反应。首个尝试的东南亚国家尝到甜头后,不少同样欠美国钱的国家也开始与中国接触,希望复制这种模式。这些国家大多与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手里有不少人民币储备,比如浙江去年对港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就达 1.27 万亿元,足够支撑这类债务操作。 中国通过转售美债盘活了资产,接手国用人民币解决了偿债难题,唯独美国被绕开了美元结算环节。这种 “三方共赢”(除美元霸权外)的操作,不仅展现了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更动摇了美元长期以来的结算垄断地位。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去美元化行列,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债务用人民币结算,全球货币格局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化。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