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跻身全国“第一档”

今年10月26日是广西第29个“环卫工人节”,记者从市环卫部门获悉,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中首次进入大城市“第一档,成效显著”行列,标志着桂林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彰显了桂林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洁净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体现。我市环卫部门以“治脏为洁”为目标,全面推行“三全”保洁模式,通过定期开展道路深度清洗,常态化确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持久洁净,城市建成区清扫保洁率稳定达到100%。在垃圾收运环节,严格执行“日产日清”标准,生活垃圾清运率同样保持100%,实现了“脏、乱、差”问题的动态清零。同时,扎实做好环卫日常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以闭环管理持续巩固提升环境卫生质量。

在垃圾科学处置领域,我市坚持生态优先。上半年,市区处理生活垃圾近45万吨,其中焚烧处理的占比高达92.26%,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稳定在100%,资源化利用水平位居全区前列。这一数据印证了桂林从传统的垃圾填埋向高效、环保的焚烧发电转型的成功。

城乡环境治理一体化进程同步加速。全市已有1658个行政村建立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8.57%。针对建筑垃圾,《桂林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的出台,为构建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监管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垃圾分类跻身全国“第一档”,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市公共机构、居民小区等四大场所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持续保持100%,为分类实效提供了硬件支撑。

尤为可喜的是,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累计分类收运、处理厨余垃圾1.12万吨,同比增加6%,前端分类准确率稳步提升。在第三届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全市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0余场,直接参与超6万人次。一支由30多名宣讲员和180余名督导员组成的基层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桶边督导”,积极打通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记者文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