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抛出惊人言论:“如果必须选边站,新加坡现在会选择美国;但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抛出惊人言论:“如果必须选边站,新加坡现在会选择美国;但20年后,将会倾向中国!”这番直言不讳的预言,在瑞士银行的一场展望会议上引发满座美西方政商精英的深思。实际上,美国私募大佬苏世民早已预见,他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其实早有人跟杨荣文有类似判断,美国私募大佬苏世民就是其中一个。   苏世民掌舵的黑石集团,在全球投资圈分量不轻。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过,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这两位大佬的判断,可不是随口说说,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逻辑。   先看现在的情况,新加坡选美国,有它现实的考量。   美国目前还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科技领域的优势尤其明显。   像芯片制造、人工智能这些前沿赛道,美国企业手里握着不少核心技术。   新加坡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很多产业都要跟美国企业合作。   比如电子制造业,新加坡本地工厂需要美国的高端芯片才能生产。   要是跟美国闹僵,这些产业很可能受影响,进而牵扯到就业和经济增长。   再看军事层面,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不少军事基地。   新加坡的安全策略里,一直有借助外部力量平衡区域局势的思路。   美国海军经常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停靠,双方还会定期举行联合军演。   对现在的新加坡来说,跟美国保持良好关系,能获得更直接的安全保障。   还有金融领域,美元至今仍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   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每天有大量以美元计价的交易。   跟美国维持稳定关系,能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这对靠金融吃饭的新加坡很重要。   但杨荣文提到的20年后倾向中国,也不是没道理。   这些年中国的发展速度,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经济增长的韧性很强。   就算遇到疫情、国际局势变化这些挑战,中国经济依然能保持稳定增长。   2023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这样的增速在主要经济体里很亮眼。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多个领域正在突破技术壁垒,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领跑。   新能源领域,中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电动汽车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   5G技术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5G基站,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占比超过42%。   这些技术突破,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新加坡作为贸易枢纽,不可能不看重中国市场的潜力。   中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越来越大。   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这对任何国家的企业来说都是块大蛋糕。   新加坡的企业早就盯上了中国市场,像新加坡航空,不断增加飞往中国城市的航班;新加坡的餐饮品牌,也在积极拓展中国的连锁门店。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20年,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只会更强。   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亚太国家带来了不少机遇。   中国跟东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6.1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新加坡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能从这种合作中获得不少好处。   比如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都需要经过新加坡中转,这会带动新加坡港口、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让新加坡看到了新的机会。   这些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比例不断上升。   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之一。   2023年,新加坡人民币清算量超过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未来20年,新加坡在人民币业务上的收益可能会大幅增加,这对新加坡的金融产业来说是个大机遇。   苏世民之所以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也是看到了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潜力。   中国每年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3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55%。   大量的研发投入,催生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像华为、比亚迪、大疆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且中国重视人才培养,每年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数量占全球1/3以上。   这些人才,会成为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反观美国,虽然目前仍有优势,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美国的经济增长面临通胀、债务等挑战,2023年,美国通胀率一度超过9%,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3万亿美元。 而且美国在国际合作中,经常采取单边主义政策,比如加征关税、制裁其他国家,这让不少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最看重的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选择美国,是基于当前的现实利益;20年后倾向中国,是看中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