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长跑到北京,当着一堆美国记者的面,扔下一句话:“中国越成功,世界就越成功。”我都能想象到现场那些美国记者下巴掉地上的样子——天天喊着“脱钩”,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怎么第一个就“叛变”了? 加州州长这不是叛变,分明是被自家的实际利益逼得没法子,只能跟联邦政府的“脱钩”口号唱反调。那些美国记者下巴掉地上,是因为他们天天待在华盛顿听政客喊口号,压根没摸过加州的真实家底。 而加州的土地上长的是坚果和葡萄,码头上停的是装满集装箱的货轮,这些才是实打实的东西。 这位叫纽森的州长心里比谁都清楚,加州的饭碗早就和中国绑在一起了。中国连续15年都是加州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2023年那15.1亿美元的货物出口,背后是中央谷地农场主们的订单,是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码头工人的薪水,是无数物流公司卡车司机的生计。 那8.8亿美元的服务出口,则包含了硅谷科技公司的技术授权、好莱坞电影的版权收入,以及加州大学系统里数万名中国留学生缴纳的学费。 每一分钱都对应着加州一个具体的行业,一个具体的家庭。你让纽森怎么跟这些人解释“脱钩”?难道告诉他们,为了一个遥远的政治口号,你们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但纽森的算盘,恐怕比这更深一层。他这次去中国,不光是谈生意,还大谈特谈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这背后藏着的,是另一层逻辑。 加州在环保问题上向来是急先锋,自己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甚至不惜跟联邦政府对着干。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无论是电动汽车的普及,还是太阳能、风能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 全球超过七成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自中国,绝大多数的电动汽车电池也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原材料。加州想当绿色经济的领头羊,却要和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脱钩”,这无异于想让一辆汽车跑得更快,却非要拆掉它的发动机。 这其实暴露了美国内部一个巨大的裂痕。联邦政府追求的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安全”,试图通过切断联系来维持霸权地位。 但对于加州这样的经济实体来说,它的“安全”来自于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来自于全球化的深度参与。加州的GDP如果算作一个独立国家,能排进世界前五,它有自己的全球利益和全球视野。 当华盛顿的政客们在地图上画线的时候,纽森这样的州长看到的是一张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网络,这张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不是想“脱”就能“脱”的。 那些美国记者之所以震惊,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用非黑即白的政治滤镜去看世界。在他们眼里,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要么合作,要么对抗。 但纽森用他的北京之行告诉他们,现实世界是灰色的,是复杂的。一个州可以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与联邦政府保持一致,但在经济和环境问题上,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务实路线。 这种“双重逻辑”或许让那些习惯了单一叙事的人感到困惑,但这恰恰是地方治理的精髓所在——一切从本地利益出发。 所以,纽森的“叛变”,其实是一次最忠诚的“回归”,回归到加州自身的利益上。他不是在向谁示好,而是在为自己的州民寻找出路。 当政治的喧嚣淹没了经济的理性,总得有人站出来,把被口号掩盖的现实重新摆到桌面上。这种务实的态度,或许才是打破当前僵局真正需要的东西。 当一个地方的繁荣与另一个国家的成功如此深度绑定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义“脱钩”?这个词在现实中,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恐怕是每一个旁观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