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事,特朗普在镜头前摁下宣告,10月25日起,加拿大来的货再加10%税,话说得直,清单在后面还会细拆。 出招的缘由被他点了名,加拿大20日就把广告铺在美加边境一圈的六个州,密歇根、纽约都能看到,总预算7500万美元,片子里掐了1987年里根的一段话,原本说的是不接受不公平的贸易障碍,剪出来像是在说别对加拿大加税。 里根基金会同日出来表态,没授权用影像和讲话,律师已跟进评估是否侵权。 特朗普在“真实社交”把范围写得很清,笼统的说法不算数,按货值算是520亿美元的加拿大小类,安大略的汽车变速箱、不列颠哥伦比亚的软木、魁北克的猪肉和枫树糖浆,落地节点给到11月1日。 他又把动机摊出来,加拿大这波投放是冲着11月5日最高法院要审“关税合法性”,想把公众和法官的看法往广告里引,节奏被打乱就够用。 特鲁多下午把记者叫到现场,放了完整的里根讲话做对照,说广告只切要点没有改意思,镜头转到特朗普,他是借广告当由头,国内选情的压力更急,美国民调里落后对手6个点。 伍凤仪把反制的细节贴出来,300亿加元的美国货物,税率放在15%到20%之间,挑的都在美国政坛敏感处,佛罗里达的橙汁,俄亥俄的钢铁制品,艾奥瓦的玉米种子,都是选区里的主打产业。 安大略的汽车工会把人聚起来,讲加税上来会让2.3万名零部件工人面临岗位风险,三家零件厂暂停了招人,政策一落地再决断。 两国在贸易上有过来回,牛奶、木材、钢铁都拌过嘴,互加税见怪不怪,这次被广告点燃。 时间往后拉到2025年3月,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给加拿大钢铝加过25%,金额180亿美元,加拿大当天就回手,把轮胎、服装、机械设备这些总计298亿加元的清单拉起来,同等比例往上加,一直顶着。 7月美国把软木关税从25%抬到35.19%,加拿大为了留谈判空间,先把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制按下,钢铝和汽车零件这边没撤,局面拖着不动。 短期的压力落在消费者和企业身上,皮尤的10月26日调查给了个窗口,58%的受访者不赞成新增关税,75%担心日常花销更高,通用汽车发出声明,若关税生效,俄亥俄和得克萨斯的扩产计划暂停,涉及的投资是40亿美元,岗位接近八千个。 明尼苏达一家家具厂的老板也算了账,木材九成来自加拿大,税率多10%后,每套成品的成本要抬15%,三笔总额120万美元的订单已经停接,全国房屋建筑商协会的测算也摆着,光是木材关税这一项,新建住宅的平均成本会多出1.2万美元。 往后看,靠加税把加拿大压到谈判桌边缘,胜算不高,加拿大先把话带出来,关税不撤就继续扩清单,观察点只剩有没有人先松口坐下来谈。 个人观点放在这,前一轮钢铝互加,美国钢铁企业的成本抬了12%,加拿大的出口额少了18%,两边的账本都不好看,现在因广告引发的新加税,美国一端要先扛几百亿的直接成本,另一边的做法给了对照,中马一起上项目,中国拿出无氨浸出技术,马来西亚出1610万吨稀土资源,矿石到磁铁的链条拉通,两边的利润都能落袋。 贸易的路子更像是把账算清把组合搭好,美加的绑定度摆在那,美国每天从加拿大进口原油大概180万桶,占它进口总量的六成,汽车零件的三成、猪肉的四分之一也是加拿大供的,关税看着是冲着加拿大,传导下去是美国企业提价,终端消费多付钱。 强压的打法带来的效果有限,技术加资源的合作路径更顺手,给其他经济体一个参照,较劲不如把活儿做细把蛋糕做大,收益才稳。 评论区聊聊各自的想法。美国特朗普关税 特朗普征加关税 特朗普增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