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

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军西部军区一昼夜摧毁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俄军现在把打击重点从坦克、火炮转向无人机指挥所,不是随便换目标,而是打了这么久摸出的实战经验。之前盯着坦克火炮打,确实能摧毁一些装备,但乌军总能通过补充装备维持战斗力,而且这些装备对战场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有限。反观乌军的无人机,不管是侦察还是袭击,对俄军阵地和后勤的威胁越来越大,而无人机能发挥作用,全靠背后的指挥所支撑。 俄国防部明确通报过,西部军区一昼夜就摧毁了乌军 48 个无人机指挥所,东部集群还另外打掉了 6 个,连带着毁了好几个 “星链” 通信终端。 这些指挥所可不是随便搭的棚子,而是乌军无人机作战的 “大脑”,负责给无人机分配目标、规划飞行路线,还得处理无人机传回来的侦察数据。 之前乌军那些四处袭扰的无人机,看着灵活,其实都得靠指挥所里的电子设备和操作员指挥,没了指挥所,无人机要么找不到目标,要么飞出去就联系不上,根本成不了气候。 俄军能找到这些指挥所,靠的是一套组合侦察手段。天上有奥兰 - 30 这类无人机,在几千米高空用热成像镜头扫,就算指挥所藏在废弃建筑里,电子设备发出的热源也藏不住。地面还有电子战部队,像 “季夫诺莫里耶” 系统能监听通信信号,一旦乌军指挥所和无人机联系,就会暴露位置,甚至能逼他们用备用信道,反而更容易被锁定。 之前在扎波罗热前线,俄军就是靠无人机发现异常热源和通信信号,确认了乌军的指挥节点,这才精准打击成功的。 找到目标后,打击手段也很实在。常用的是 “Msta-S” 自行榴弹炮,配上 “红土地 - M2” 制导炮弹,这种炮弹能被无人机用激光引导,落点误差不到 1.5 米,打指挥所这种固定目标一炸一个准。 从无人机发现目标到火炮开火,现在只要 8 分钟,比 2023 年快了一大半,这都是因为 “仙女座” 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实时传数据,各部队不用来回等指令。有时候还会用无人机 “狼群” 战术,几十上百架无人机一起上,有的负责干扰防空,有的直接撞向指挥所,就算被击落一部分,剩下的也能完成打击。 为啥说打指挥所比打坦克火炮更让乌军痛苦?因为坦克火炮毁了能补,但指挥所一没,整个片区的无人机作战就瘫痪了。 乌军那些 “巴巴亚加” 无人机,本来靠指挥所协调搞 “蜂群” 袭击,指挥所被端了,这些无人机就成了散兵游勇,没法集中起来干活。 而且乌军为了躲打击,把指挥所藏在民用建筑里,还用民用网络通信,但俄军连这点都摸透了,专门盯着有异常信号的隐蔽地点打,让乌军藏都不好藏。 这种战术转变早就有苗头,2024 年 11 月西部集群就用航弹和榴弹炮试过打指挥所,验证了这招管用,现在只是更熟练、更精准了。俄军也明白,现在战场拼的不是谁毁的装备多,而是谁能掐断对方的指挥和感知。就像军事专家说的,控制住信息流,比单纯毁装备管用得多。 乌军也在想办法应对,把指挥所改成移动车,靠 “星链” 传信号,但俄军连 “星链” 终端一起打,让他们的反制效果打了折扣。 现在俄军这么打,成本也比以前划算。用制导炮弹打指挥所,一发就能解决问题,要是用普通炮弹得几十发,反而更费钱。 而且无人机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比派有人飞机安全,还不用花大价钱培训飞行员,损失几架也不心疼。对乌军来说,重建指挥所不仅要花钱,还得重新搭建通信网络,远不如补一辆坦克来得快,这也是俄军盯着指挥所打的重要原因。 从战场效果看,打掉这些指挥所后,乌军无人机的袭击次数明显减少,西部集群一天就击落了一百多架无人机,说明不少无人机因为没指挥,行动暴露被打下来了。扎波罗热那次打击后,乌军的援军调度直接中断,俄军推进也顺利了不少。 这都证明,打指挥所确实戳中了乌军的要害,比盲目打坦克火炮管用多了,也难怪俄军越打越认准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