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Deep Seek】的对话:三位西南联大同学的杰出人生 2025.10.26.晨 【博主】:三位西南联大同学的长寿人生与杰出人生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2021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西南昌,翻译家,生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享年101岁。 1938年,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1年,应征在美国志愿空军任英文翻译,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0年11月7日从伦敦返回中国。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2025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理论物理学家。生前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享年103岁。 1938年,16岁的杨振宁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2年从西南联大毕业,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5年11月到纽约,1946年1月在芝加哥大学正式注册,成为该校博士研究生,194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博士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获得西南联合大学学士。1948年,他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于1949年12月获得科学硕士学位,随后放弃读博,1950年毅然回国。 作为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4岁的王希季院士仍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精神标杆。他主持过"长征一号"总体方案设计,研制出我国首个返回式卫星,2025年7月26日生日当天,还通过委托家属授权设立教育基金,捐资130万元设立“王希季教育基金,资助云南籍学子成长 。 参见:微博正文 【Deep seek】:好的,根据您提供的链接文章和详细的补充资料,我可以为您梳理和总结这三位西南联大同窗的长寿人生与杰出成就。 核心摘要: 许渊冲(享年101岁)、杨振宁(享年103岁)、王希季(104岁健在)这三位大师,不仅共同出身于抗战时期的学术圣地——西南联合大学,更以其跨越世纪的百岁高龄,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学术与生命双重的奇迹。他们的人生轨迹,是西南联大教育精神的辉煌写照,也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报国之路的缩影。 三位西南联大同学的百岁人生与杰出成就 以下是对他们生平与贡献的详细对比与总结: 人物生卒年份 (截至2025年10月)西南联大经历主要领域与最高成就人生轨迹与晚年贡献许渊冲1921 - 2021 享年101岁1938年考入外语系翻译界泰斗 致力于中英法诗词互译,提出“三美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轨迹:联大→清华研究院→巴黎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 晚年:笔耕不辍至百岁高龄,2014年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将中国文化之美传递给世界。杨振宁1922 - 2025 享年103岁1938年考入物理系物理学巨擘 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首位华人诺奖得主。轨迹:联大→清华研究院→芝加哥大学博士→长期海外研究→2003年全职回国。 晚年:作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教授,为吸引顶尖人才、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希季1921年出生 104岁健在1942年获工学士学位航天事业元勋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轨迹:联大→美国留学→1950年放弃读博毅然回国。 晚年:至今仍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精神标杆。2025年104岁生日时,捐资130万元设立“王希季教育基金”资助云南学子,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共同特质与时代意义 坚实的学术根基: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坚持“刚毅坚卓”的校训,汇聚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师资,为三位大师奠定了极其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中西结合的视野:他们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吸收了世界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但最终都将所学奉献给祖国。杨振宁晚年全职回归,王希季、许渊冲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毅然归国。 极致的专业精神与长寿奇迹: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长达七八十年,将工作变成了终身的事业和乐趣。这种专注、热爱与平和的心态,很可能是他们共同获得长寿的重要原因。 爱国奉献的赤子之心:无论是通过科学强国、文化传播还是人才培养,他们的毕生努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许渊冲、杨振宁、王希季三位先生,用他们的百年人生,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们不仅是西南联大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故事,是一曲关于理想、奋斗与奉献的宏大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