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政府正在启动一项贸易调查,为对中国商品的新关税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于周五宣布开始调查中国是否遵守了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达成的有限贸易协议。 周五下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刚结束,“特朗普政府启动对华贸易调查” 的消息就炸响了全球市场。纳斯达克指数盘中直线跳水,科技股带头下跌,而这场风波的发起者 —— 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正带着标志性的严谨神情走出会场,对围上来的记者没有多言。 格里尔拥有弗吉尼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时任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的幕僚长,深度参与过当年中美经贸谈判的全过程。如今他以贸易代表身份站到台前,一出手就瞄准了 2020 年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个包含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扩大贸易等九个章节的协议,曾被视作当时缓和贸易摩擦的关键成果。 按照格里尔宣布的调查框架,美方将重点审查中国是否全面履行协议义务,尤其是那份从未公开的 “中国承诺采购美国产品和服务的机密附件”。当年美国财长与前贸易代表曾透露,保密是为了避免影响市场行为。调查范围还包括所谓 “未履行义务对美国贸易的影响”,以及后续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外界普遍解读为这是在为新关税铺路。 这一幕让不少人想起几个月前的缓和态势。今年 7 月斯德哥尔摩会谈后,中美刚把 “关税休战” 延长 90 天,为美国圣诞季进口争取了时间,当时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还称延期 “至关重要”。短短三个月态度反转,背后藏着明确的时间节点 —— 下月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峰会,让这场调查更添了 “制造谈判筹码” 的意味,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举正是特朗普过渡团队中的鹰派主导。 值得玩味的是,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本就充满波折。美方曾多次发布声明肯定中国落实成效,却又持续加严出口管制、加码制裁中国企业,以各种理由加征关税,违反协议义务的行为不断发生。而中方在稀土管制等领域的反制能力,早已被国际危机组织研究员阿里・怀恩视作 “长期占据上风” 的筹码,这或许正是美方急于重启调查的深层原因。 市场的反应已经给出了直观信号。中国美国商会的数据显示,超过 70% 的在华美企担心贸易摩擦升级,毕竟上一轮关税战不仅让中国出口企业成本上升,也给美国带来了经济衰退风险,双方都曾尝到对抗的苦果。如今调查启动,那些依赖中美供应链的制造、科技、农业企业,又开始陷入新一轮的不确定性中。 格里尔的调查团队已经开始梳理协议条款,而中方的回应也来得迅速直接,强调美方动用 301 条款是 “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的延续”。这场突然掀起的贸易波澜,究竟会成为峰会前的施压工具,还是会让刚降温的经贸关系再陷僵局,所有人都在密切观望。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