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简单来说,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简单来说,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的制造业企业,自己都在琢磨怎么往沿海或者长江流域搬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外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沿海工厂动不动就考虑要不要换地方。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会问,国内中西部地方工资低、地便宜,为什么不搬过去,而偏偏跑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去建厂呢?其实,这里面的门道比表面看到的复杂得多。   2018年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出口企业面临关税压力,利润空间被压缩,再加上沿海地区工资和地价扶摇直上,工厂老板们开始琢磨,生意能不能往别的地方转移。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东南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年轻劳动力多,工资远低于国内沿海水平,而且政策还很给力——免税、补贴、土地便宜,一系列红利让老板们觉得可以省钱、稳利润。   于是,越南建厂、泰国落地、马来西亚布局的热潮便如火如荼地展开。   既然国外有低成本的吸引力,那为什么不把工厂搬到国内中西部呢?实际上,大多数西部省份的企业自己都在琢磨着往沿海或者长江流域跑,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首先是物流成本。中西部地区虽然地价低、人工便宜,但要把成品出口,还得经过长途运输到港口,不仅费时费力,还大大增加了成本。   像电子零部件、纺织品这种讲究交货时效的行业,物流一拖延,就可能影响整个订单,企业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   举个例子,江苏一家电子代工厂尝试把生产线搬到银川,半年下来光物流账单就比利润还高,最后干脆搬回沿海,效率成本综合考虑,西部根本不划算。   一个是产业配套问题,企业要做生产,少不了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厂家和其他上下游企业的配合。东部沿海和东南亚产业链密集,原材料、配件、物流、港口连成一条完整链条,企业想要什么都不愁找。   但在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生产所需的材料很多都得从千里之外调运,耽误时间还增加成本,更别说遇到点突发情况停工就是常事。   比如,湖南桂阳曾试图承接广东的家居产业,结果大半企业因为产业链凑不齐、物流成本过高而撤出,最终不了了之。   第三是人才问题,西部虽然人口多,但缺少可用的技能工人和高端人才。企业扩产或升级,需要技术员工、操作工甚至管理人才,但西部年轻人多数向往沿海城市,愿意去大城市打工,而不是留在家门口的工厂。   陕西某玩具厂去年招了80人,三个月就有62人离职,这类情况在中西部相当普遍。   相比之下,越南劳动力虽然技能一般,但15-35岁的年轻人口占比高,简单组装活完全能胜任,而且工资低,企业算账下来更划算。   第四是营商环境和政策稳定性。西部很多地方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企业开办时间久,政策也容易随领导更替而变。   四川和广西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四川的成都政务效率高,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全国先进水平;广西贵港允许企业先租地两年再付土地出让金,还帮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减轻企业压力。   相比之下,云南一家五金厂想扩产办环评,跑了五个部门花了半年才办好,结果直接搬到佛山,速度和效率上的差距明显。   第五是产业集群效应,东南亚很多地区产业聚集成群,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联动,提高生产效率。   泰国吸引比亚迪投资50亿美元,不仅因为土地便宜,更因为全球前20大汽配厂都在那设厂,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效率大幅提升。   而西部多数地方还是“单打独斗”,企业想做生产,零部件、配套、物流都得自己解决,效率低,成本高。   当然,东南亚也不是完美选择。工人工资会快速上涨,厂区可能爆发罢工,政策红利随政府变动而消失,基础设施也可能不稳定,如停电、洪水或环保检查等。   但即便有这些问题,整体综合收益仍高于国内大部分中西部省份,所以企业还是愿意冒风险去国外布局。   说到国内中西部的例外,广西和四川表现突出。广西靠近东南亚,港口便利,出口成本低,政策灵活,产业配套逐步完善,吸引了不少电动车产业落地。   四川以成都为中心,产业链完整,铁路和航空运输发达,高端人才充足,政策扶持到位,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公司纷纷进驻,这让四川成为西部少有的吸引企业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中西部也在快速改善。重庆的果园港、水路铁路联通、西安中欧班列提供出口通道,新基建投入加大,产业链慢慢拉长,政策和人才环境逐步优化。   大公司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布局西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回流,也让一些高端人才和技术回流,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虽然整体仍无法与东南亚和沿海地区完全竞争,但已经开始出现吸引力。   未来,如果西部想真正承接制造业转移,需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优化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否则即使沿海成本高企,企业也可能漂洋过海,去寻找更划算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