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访缅甸电力部部长吴年吞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王可
“中国是缅甸电力领域最核心的合作伙伴,在跨境电力合作项目中约70%的投资来源于中国,中缅全产业链合作已成为推动缅甸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动力。”10月24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期间,缅甸电力部部长吴年吞在接受中能传媒专访时明确表态。当前,缅甸正推进2026-2045年发展规划,未来将与中国在水电、光伏、风电等领域深化合作,同步强化输配电系统建设,推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
水电发展基础稳固清洁转型目标明确
谈及缅甸电力发展的核心基础,吴年吞详细介绍,截至今年9月,缅甸全国总装机容量达6357兆瓦,能源结构呈现“水电为主、天然气为辅”的鲜明特征——水电占比达51%,天然气发电占40%,光伏发电占约3%。
电网建设方面,目前主干输电电压保持230千伏稳定运行。“连接中部与南部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已建成,但配套变电站需至明年才能完工,届时将实现更高等级电网投用,大幅提升电力传输效率与跨区域调配能力。”吴年吞补充道。
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符,缅甸于2021年正式颁布“国家自主贡献计划”,明确了双层能源转型目标。吴年吞进一步详解:“我们计划到2030年,将不含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11%,装机容量达2000兆瓦;若能获得充足国际支持,这一比例有望跃升至17%,装机容量突破3000兆瓦,届时煤电占比将进一步降低,助力气候目标实现。”
目前,缅甸清洁能源项目已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全国8座集中式光伏电站(总装机240兆瓦)全部接入国家主干网,多个离网小型光伏项目(约23兆瓦)实现稳定运行;在建水电站9座、太阳能电厂13座,同时正开展30处光伏发电项目、39处水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未来我们将重点出台光伏产业发展扶持与规范政策,鼓励地面光伏、水上光伏及屋顶光伏项目全面铺开,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应用场景。”吴年吞强调。
中缅合作纵深推进共建区域能源枢纽
在国际合作布局中,中国的核心支撑作用尤为凸显。吴年吞直言:“缅甸电力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支持,而中国是我们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无可替代。”
数据显示,缅甸现有跨境电力合作项目中,约70%的投资来自中国,合作已全面覆盖水电、光伏等电源开发,以及输配电系统建设、跨境联网等多个关键环节。
“未来中缅合作将聚焦四大重点领域:水电升级、地面及水上光伏开发、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布局,同时在电力生产、输配电系统韧性提升等全产业链深化协同。”吴年吞透露,所有合作规划均围绕“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提升系统可靠性”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将有效破解缅甸区域电力分配不均、电网承载能力不足等发展难题。
当前,缅甸正在制定2026-2045未来20年发展规划。谈及这一长期规划的实施路径,吴年吞表示,中缅合作将成为关键支撑,同时也欢迎更多国际力量参与。“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国内用电需求,更要通过跨境联网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让电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他强调,中缅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既符合缅甸国家自主贡献气候目标,也能为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