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陆近日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一事,朱立伦的最新回应来了。即将卸任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声称,“是中华民国收复台湾的”。 朱立伦的回应中强调“中华民国收复台湾”,这在政治表达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国民党在1945年后确实在台湾实施接管,并在之后长期治理台湾,这是历史事实。 但他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当前两岸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不是每一次历史回顾都需要变成一场功劳赛跑。 大陆设立纪念日的初衷,并非对国民党当年角色的否定,而是试图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台湾光复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组成部分,理应被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纪念。 事实上,朱立伦这些年来在两岸问题上的表态一直游走在“历史定位”和“现实政治”之间。 他一方面在岛内面对“台独”势力的步步紧逼,试图用中华民国的“宪政史观”维持国民党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大陆“和平统一”大方向面前保持一定程度的模糊与妥协。此次回应也不例外,既想捍卫国民党的“抗战遗产”,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政治中大陆主导两岸叙事的趋势。 大陆近年来在历史叙事上更加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不再单一强调某个政党或组织的作用,而是将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等重大历史节点纳入中华民族整体记忆之中。 这种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的历史观,恰恰是对抗分裂言论、增强两岸认同的有效方式。 而台湾当前的政治氛围,越来越倾向于用“去中国化”的方式切割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淡化抗战、光复这些原本属于两岸共同记忆的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陆选择以法律形式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既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也是对当前岛内“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回应。 事实上,若真正从民族大义出发,台湾方面理应看到大陆设立纪念日的善意。这不是在“抢功”,更不是在“改史”,而是在提醒两岸人民,这段历史是彼此共有的。 大陆并未否认国民党曾在台湾光复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是试图超越党派之争,用国家的视角重新诠释那段历史。 对朱立伦而言,若真如他所言希望两岸“和平稳定”,那么不妨少些历史争议,多些现实合作。毕竟再多的历史争论也无法掩盖一个现实:两岸若不能在认同上找到交集,任何一方的历史叙述都难以取得真正的说服力。 从这个角度看,朱立伦的回应虽然有其历史逻辑,但在现实政治中却略显短视。他更应该看到,大陆设立纪念日,不是为了否定国民党,而是为了重新凝聚两岸人民对历史的共识,避免岛内年轻世代彻底与这段历史“脱钩”。 两岸之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单靠一次纪念日或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但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少一些斗嘴,多一些对话,或许才是破局之道。 历史不是用来互掐的,而是用来启发下一代的。朱立伦若真想为两岸留下些许贡献,不妨从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开始。大 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不是对旧功的清算,而是对新局的铺垫。这份心意,不难看明白,关键是愿不愿意放下成见去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