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冷,难道只有老百姓自己知道? 连续下了62天的大雨,气温骤降,街上的人们早就裹上了棉衣羽绒服,这体感温度可骗不了人。 孩子们上学都穿上了厚厚的冬季校服,冻得小脸通红,大家都在盼着暖气能早点来。 结果气象专家一句话,说今年气温比往年还高了0.4℃。这个数据一出来,西安市民都觉得摸不着头脑,难道我们感受到的冷是错觉?这0.4℃的温暖,到底藏在哪儿了? 专家的温度计,测的是冰冷的数据。老百姓的体温计,测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科学数据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时,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了? 供暖这件事,说到底是为了保障民生,让大家在寒冬里有个温暖的家。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冰冷的启动日期,更应该是一种有温度的民生关怀。 以前有位领导说“供暖是为了让你不冷”,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但“不冷”和“暖和”之间,差的可能就是那份舒适和幸福感。 大家觉得,供暖的标准应该是“不冷”就行,还是应该达到“暖和”才算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