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突然宣布 10月25日消息,美国通用汽车24日宣布裁员200多人,基本都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理由是“业务状况”;前一天里维安刚裁了600多人,占员工总数4.5%。 --- 通用汽车的裁员通知来得冰冷而突兀。美国时间清晨七点,部分员工在Slack频道里收到了解雇消息,理由简洁得令人心寒——“业务状况”,与个人表现无关。这些工程师们曾经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塑造汽车的未来,如今却成了成本削减中最先被抹去的数字。 汽车行业正沦为裁员潮的重灾区。法国雷诺计划全球裁员3000人,福特因欧洲电动车需求疲软将裁掉1000名德国员工。供应链端的采埃孚和博世也不例外,分别裁员7600人和计划削减约1.3万个岗位。整个汽车产业链条都在颤抖。 里维安的伤口更深。仅仅一天前,这家电动车制造商刚裁掉600多名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5%。这已经是他们近两个月来的第二轮裁员,商业部门、服务和销售团队成了重灾区。 特朗普政府调整法规的冲击波正在席卷整个行业。取消7500美元电动车税收抵免,放宽碳排放标准,政策风向突变让电动汽车制造商措手不及。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市场,如今在政策逆风中艰难前行。 通用汽车一边裁员,一边上调利润预期,这种矛盾背后是车企面临的共同困境。关税推高了成本,但车企却难以通过提价转嫁给消费者。在沃伦市的技术中心,200多个家庭为这份财报付出了代价。 全球多个行业都在经历类似的阵痛。制药、航空、能源及消费品领域的头部企业相继公布裁员计划,规模从数千至数万不等。美国零售巨头Target即将裁减1800个企业职位,这是它十年来首次大规模裁员。 人工智能成了某些企业裁员的最佳借口。批评人士指出,AI正在成为大公司裁员的遮羞布,尽管真正因AI导致大规模裁员的时代尚未到来。技术变革与政策变动的夹击下,员工成了最脆弱的棋子。 那些被裁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他们的命运不过是财报上的一个脚注。企业谈论着“精简架构”、“简化决策流程”,却很少提及这些决定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当一个工程师收拾办公桌的时候,他带走的不仅是个人物品,还有对行业承诺的信任。 这场裁员潮还看不到尽头。随着美国出口管制收紧,半导体行业也开始颤抖——应用材料公司宣布裁员约1400人,占员工总数4%。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突然失衡的生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